治疗原则
本病应尽快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主,脾虚血少证,治以补脾养血;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心肝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肝;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严重血劳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或浓缩红细胞。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脾虚血少
(1)若气虚及阳,脾阳不足,腹痛即泻及手足欠温的患者,可加用肉桂、炮姜。
(2)若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代赭石。
(3)若浮肿的患者,可加用泽泻、大腹皮。
2、气血两虚
(1)若血虚及阴,肝肾不足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山萸肉、麦冬。
(2)若月经过多或便血不止的患者,可加用艾叶炭、阿胶(烊化冲服)。
3、心肝血虚
(1)若心慌失眠的患者,可加用远志。
(2)若两胁疼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香附。
(3)若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决明子。
4、肝肾阴虚
(1)若头痛、眩晕、耳鸣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石决明、菊花、钩藤。
(2)若眼睛干涩怕光,或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草决明。
(3)若虚火旺盛,午后发热是患者,可加用知母、地骨皮。
(4)若肾虚精亏,腰酸遗精的患者,可加用牡蛎、芡实、莲须。
(5)若精血枯竭出现耳聋、足痿的患者,可加用紫河车。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相当重要,如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积极治疗慢性失血;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改变偏食习惯;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的食物。
药物治疗
1、脾虚血少
(1)方药:归芍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白扁豆、陈皮、当归、炙甘草。
2、气血两虚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茯苓、陈皮、白术、白芍、当归、熟地、五味子、远志。
3、心肝血虚
(1)方药: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木瓜、桑椹、枣仁。
4、肝肾阴虚
(1)方药:一贯煎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金铃子、阿胶(烊化)。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体针治疗
(1)气血两亏的患者,可取膈俞、血海、足三里、合谷、悬钟为主穴,取胃俞、脾俞为配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肝胃阴虛的患者,可取太溪、太冲、肝俞、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膈俞为配穴,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脾气虚弱的患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脾俞、大椎、胃俞等穴,每次取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治疗
可取心、肝、肾、脾、膈、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等穴,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灸法治疗
可取大椎、心俞、膏肓、关元、足三里为主穴,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曲池、血海为配穴,间接灸,每日1次,每穴5-15壮,15次为1疗程,阴虚有内热的患者忌用此法。
4、西药治疗
可服用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片治疗,口服铁剂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进餐时或饭后吞服,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