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血劳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血劳 > 治疗
血劳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应尽快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以辩证施治为主,脾虚血少证,治以补脾养血;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心肝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肝;肝肾阴虚证,治以滋补肝肾;严重血劳的患者,可给予输血或浓缩红细胞。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脾虚血少

(1)若气虚及阳,脾阳不足,腹痛即泻及手足欠温的患者,可加用肉桂、炮姜。

(2)若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代赭石。

(3)若浮肿的患者,可加用泽泻、大腹皮。

2、气血两虚

(1)若血虚及阴,肝肾不足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山萸肉、麦冬。

(2)若月经过多或便血不止的患者,可加用艾叶炭、阿胶(烊化冲服)。

3、心肝血虚

(1)若心慌失眠的患者,可加用远志。

(2)若两胁疼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香附。

(3)若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枸杞子、决明子。

4、肝肾阴虚

(1)若头痛、眩晕、耳鸣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石决明、菊花、钩藤。

(2)若眼睛干涩怕光,或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草决明。

(3)若虚火旺盛,午后发热是患者,可加用知母、地骨皮。

(4)若肾虚精亏,腰酸遗精的患者,可加用牡蛎、芡实、莲须。

(5)若精血枯竭出现耳聋、足痿的患者,可加用紫河车。

一般治疗

病因治疗相当重要,如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积极治疗慢性失血;积极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改变偏食习惯;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对生长期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给予含铁较多的食物。

药物治疗

1、脾虚血少

(1)方药:归芍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白扁豆、陈皮、当归、炙甘草。

2、气血两虚

(1)方药:八珍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茯苓、陈皮、白术、白芍、当归、熟地、五味子、远志。

3、心肝血虚

(1)方药: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木瓜、桑椹、枣仁。

4、肝肾阴虚

(1)方药:一贯煎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金铃子、阿胶(烊化)。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体针治疗

(1)气血两亏的患者,可取膈俞、血海、足三里、合谷、悬钟为主穴,取胃俞、脾俞为配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肝胃阴虛的患者,可取太溪、太冲、肝俞、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膈俞为配穴,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脾气虚弱的患者,可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脾俞、大椎、胃俞等穴,每次取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治疗

可取心、肝、肾、脾、膈、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等穴,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灸法治疗

可取大椎、心俞、膏肓、关元、足三里为主穴,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曲池、血海为配穴,间接灸,每日1次,每穴5-15壮,15次为1疗程,阴虚有内热的患者忌用此法。

4、西药治疗

可服用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片治疗,口服铁剂要先从小剂量开始,渐达足量。进餐时或饭后吞服,可减少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