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该病患者由于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无序大量增殖,并分泌单克隆性的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型免疫球蛋白,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其中绝大部分会出现高粘滞血症的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由血清单克隆IgM增高及肿瘤细胞浸润所致。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最常见的是疲乏、厌食及体重下降。在疾病进展前数年就可出现雷诺现象及周围神经症状。少数患者以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紫癜常与冷球蛋白血症有关,少数与轻链淀粉样变性有关。
血清单克隆IgM增高可引起下列临床表现:
1、单克隆IgM本身的黏滞性可引起高黏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疲乏头痛、视力模糊、黏膜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以至昏迷。
2、单克隆IgM低温状态下沉淀可导致Ⅰ型冷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雷诺现象、手足发绀、皮肤坏死、溃疡、紫癜和寒冷性荨麻疹。
3、单克隆IgM与多种凝血因子形成复合体,影响凝血因子功能,IgM覆盖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及高黏滞血症损伤微血管等因素,可引起出血倾向,可有瘀斑紫癜、黏膜出血和脑出血(少见)。
4、单克隆IgM可引起多种神经病变,因IgM可与髓鞘磷脂相关糖蛋白(MAG)结合引起。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引起四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也可引起单神经病(垂足或垂腕)及局限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5、单克隆IgM还可与红细胞抗原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为轻度、慢性溶血性贫血,遇冷加重伴雷诺现象,手足发绀及网状青斑。
6、单克隆IgM在组织内沉积可引发以下病变:单克隆IgM在皮肤、消化道和肾内的非结晶物聚集可引起特异性器官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皮损(大疱性皮肤病、四肢丘疹)、消化道症状(腹泻、吸收不良、出血)和肾脏表现(轻度、可逆性蛋白尿,肾功能损害);淀粉样纤维(轻链)沉积可引起轻链淀粉样变,临床表现为疲乏、体重下降、眶周紫癜、水肿、肝大和巨舌,也可表现为肾脏、心脏、肝脏、周围感觉及自主神经受累引起的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