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的一种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会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影响。贫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诱发贫血的病因。 部分患者出现贫血是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引起,患者及时给予高营养、高能量的物质补充,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贫血症状可以有效缓解,还可以提高体质。有部分患者出现贫血是由于造血功能障碍引起,此类患者治疗难度较大,造成的身体损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弥补。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贫血是由于癌症因素引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
淋巴瘤
淋巴瘤,也可称为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还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有时可侵犯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骨骼或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受损症状。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及所致的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等。根据病人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NSAA治疗及时得当,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但SAA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偏高。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属于一种急性白血病,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殖、聚集,并抑制人体的正常造血,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若侵犯髓外组织,还可出现脑膜、性腺、胸腺、肝脏等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病变。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如疲倦、虚弱、乏力等。
-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一种或几种正常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部分或全部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东、印度和东南亚各国。
-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A)是红细胞由于各种原因遭到破坏,且破坏的速率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从而发生的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溶血性贫血则会出现黄疸、脾大等表现。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治愈,但原发病为遗传性疾病的溶血性贫血,不能彻底治愈。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亦称地中海贫血、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由于基因缺陷的复种类繁多且复杂,所以缺乏的珠蛋白链类型、数量及临床症状差别都很大。本病好发于长江以南诸省,常见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导致自身的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的表面,加速红细胞破坏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一般成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此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还会影响肝脏、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时还会并发出血、感染、肾衰竭和脾功能亢进
-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出现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及其他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有乏力、疲倦、眼花、耳鸣、头晕、头痛及皮肤黏膜苍白、出血等症状。
-
儿童贫血
儿童贫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指儿童者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数值的一种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在海平面为零米的地方,小儿的血红蛋白最低值是:六个月到六周岁的是110克每升,六岁到十四岁的120克每升。当这个高度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数值上升4%。低于这个标准的就判定为贫血。
-
新生儿贫血
新生儿贫血就是婴儿出生后头2周静脉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的现象。.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产前出血、产时失血、生后失血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休克、化脓性脑膜脑炎、感染、脸色苍白、唇色发白、指甲色白、比较沉闷等一系列症状。新生儿贫血的诊断可以依据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确诊。
-
早产儿贫血
早产儿贫血就是提前出生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贫血症状。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出生时出血、与母体血型不和导致溶血等因素。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进食困难、体重不增、气促、心动过快、活动减少、呼吸暂停、下肢、颜面轻度水肿、呼吸暂停生长障碍、营养缺乏,感染等症状。
-
大便出血
大便出血即便血,便血是指排出的粪便混有血液,或便前、便后带血。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可见于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疾病及全身疾病。患者除了便中带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恶心、乏力、心悸等症状。便血的治疗需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其预后也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
-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和血友病B,其中以血友病A较为常见。血友病以阳性家族史、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血肿形成及关节出血为特征。本病预后与凝血因子缺乏程度有关,对于重症患者,治疗只能尽量延缓关节的受累,无法完全避免致残的风险。
-
痔疮便血
痔疮便血是痔疮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便血多发生于痔疮患者排便时。痔疮便血多发于青壮年,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诱发或加重便血。患者经痔疮治疗后可缓解便血症状,但应积极改变排便习惯和饮食习惯,防止复发。
-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消化道的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轻者可无症状,重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呕血、黑粪或血便等,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