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的速度相关。贫血可能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故可引起多器官和系统的不同表现。常见头晕、冷汗、心悸、口渴、尿少、意识不清、四肢厥冷、昏厥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的早期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后可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皮肤苍白等情况。
典型症状
1、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体征。贫血的其他皮肤改变还有干枯无华,弹性及张力降低等。皮肤附属器的变化包括毛发枯细,指甲薄脆。
2、呼吸循环系统
贫血引起代偿性心率和呼吸加快,体力活动时尤为明显。对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心慌气促的症状明显。长期严重的贫血可引起高动力性心力衰竭,待贫血纠正后可逐渐恢复。
3、神经肌肉系统
严重贫血常有头痛、头晕、耳鸣、晕厥、视觉盲点、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表现。
4、消化系统
贫血患者常有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5、泌尿生殖系统
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引起多尿和低比重尿,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育龄期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减少或闭经。严重贫血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
6、其他
贫血患者有时伴发低热,如无其他病因,可能与贫血的基础代谢升高有关。
并发症
患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 。患者若在短时间内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则会出现休克。休克患者常表现为嗜睡、昏迷、四肢厥冷、汗出、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和尿量减少,若不能及时治疗,最终会因微循环障碍而造成各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贫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可以发生在儿童,也可以发生在成人,一般以女性和儿童老年人比较常见。临床上贫血根据发生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可能见于一些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第二、可能见于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头晕,乏力,面色苍白,食欲减退,腹胀等情况。
观看语音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就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卤鸭肝、猪肝等富含矿物质,一周可以吃两次鸭血汤、蛋黄瘦肉、豆类、菠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比较高,也可以经常吃。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