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
1、长期未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或不适当烹调史、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为人工喂养婴儿。
2、较典型临床及X线表现。
3、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4、治疗试验:经维生素C治疗效果迅速。
5、血清、白细胞维生素C浓度减低。
6、凝血酶时间延长。
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一般牙龈出血及其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的出血、类似结缔组织病体征——关节痛、关节肿胀及Sjogren综合征(干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等鉴别。
2、幼儿下肢肿胀及假性瘫痪应与骨髓炎、关节炎、脊髓灰质炎、先天性梅毒和骨软骨炎鉴别。
长时间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周身性疾病,其实维生素C缺乏病也就是所谓的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的主要表现有牙龈炎、牙龈出血以及牙龈肿胀,但是症状并不是诊断病情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专业检查项目才能做出正确诊断。那么维生素C缺乏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1、临床症状判断。母乳喂养期间对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哺乳期大量的吃咸菜、人工喂养的婴儿没有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辅食,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一般发生在3~18岁的儿童身上,需要结合以上的非特异性症状以及胃溃疡病史,这样能诊断出早期的坏血病。若是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根据蛙形腿、肢体的肿痛以及牙龈粘膜下出血等症状来进行诊断。
2、X线检查。四肢长骨X线检查对于诊断维生素C缺乏病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膝盖、脚踝和腕部摄取X线片,是疾病早期诊断的依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做X线检查时会发现透亮的缝或者点。
3、实验室检查。患者在禁食8个小时后,进行实验室检查,来检测血浆中维生素C的浓度,每升血浆中维生素C的浓度超过6毫克可以排除坏血病,280毫克~300毫克可以诊断为隐性坏血病。
4、尿液检查。维生素C缺乏可以做尿液检查来诊断,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20~40毫克维生素C,如果低于此值就有可能是维生素C缺乏,即使短时间内大量的补充维生素C也不会让尿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恢复正常。因为身体上的各个组织都需要补充,剩下的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一直让全身达到饱和为止。
轻度患者每天需要给予3次100毫克的维生素c,重度以及呕吐腹泻、内脏出血的患者应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被诊断为维生素C缺乏病后,应该及时的补充维生素C。如果出现了骨骼发生病变应该安静少动,防止骨折或者骨骺脱位。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的话,应该保持口腔的清洁,要注意饮食清淡。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