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及其他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诊断。诊断营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为身高(长)和体重。医生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肿瘤、甲亢等疾病。
诊断依据
1、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1)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以下为体重低下。如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为生长迟缓。如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标准差)为消瘦。如低于同性别、同身高(长)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为重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临床常综合应用以上指标来判断患儿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上三项判断营养不良的指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仅符合其中一项。符合一项即可作出营养不良的诊断。
2、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
诊断依据
应用最广泛的是ISRNM专家小组提出的四项标准。
(1)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水平<3.8 g/l、前白蛋白<30 mg/dl、转铁蛋白<200 mg/dl、总胆固醇<100 mg/dl。
(2)身体组分测量:BMI<22 kg/m2(<65岁)或<23 kg/m2(>60岁);无意识的体重丢失,3个月丢失5%或6个月丢失10%;体脂含量<10%等。
(3)肌肉组织的测量:总体肌肉重量3个月减少5%或6个月减少10%、上臂肌围等。
(4)饮食摄入的测量:低蛋白摄入<0.8g/(kg·d)至少2个月。
推荐至少符合三条标准可诊断为营养不良。
鉴别诊断
1、 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时出现的水肿,主要由右心衰引起,特点为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伴有静脉压升高、消化道症状、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大,甚至胸腔积液、腹水等。二者可以根据有无心脏原发病进行鉴别,也可以通过心脏体查、心脏彩超等进行鉴别。
2、 肾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可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其特点包括初为晨起眼睑和颜面部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凹陷性明显,可伴有胸、腹水。患者常有尿检异常、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二者可以根据有无肾脏原发病、肾功能检查等进行鉴别。
3、 肝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是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脏肿瘤等严重肝脏病变,造成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所导致,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腹腔内常先出现积液,接着水肿先出现在踝部,逐渐向上蔓延,但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患者常伴有其他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症状及体征,如黄疸、肝大、脾大、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出血、肝功能指标异常等。二者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肝脏CT、B超等进行鉴别。
4、 黏液性水肿
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者,由于组织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其特点为非凹陷性水肿,好发于下肢胫骨前区域,也可出现在眼眶周围。通过甲状腺功能等检测可以鉴别二者。
5、 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的患者丢失过多蛋白质,可导致低蛋白血症,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但患者存在各器官系统慢性感染的症状,如慢性肝炎的患者可有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肝区疼痛、黄疸、低热等;结核病患者可有低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病灶,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
6、 肿瘤
肿瘤患者晚期可出现消瘦,伴有恶病质以及各种肿瘤特有的症状体征。通过是否存在肿瘤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组织活检等可以进行鉴别。
7、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常有消瘦等表现,可伴有多汗、性情急躁、震颤、多动、心悸、多食、多便、突眼、甲状腺肿等表现。二者可通过是否具有高代谢的症状、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有甲状腺肿大等进行鉴别。
8、 糖尿病
糖尿病可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二者可以通过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鉴别。
1、基于临床表现分类
(1)消瘦型:由于能量摄入严重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
(2)水肿型: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表现为水肿者。
(3)混合型:又称中间型、消瘦-水肿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2、基于营养缺乏的程度分类
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