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消中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消中 > 治疗
消中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消中总的治则为“清热润燥、养阴生精”,初期标实为主,胃火炽盛,治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后期本虚为主,气阴亏虚,治以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胃热炽盛

(1)若出现口苦,大便秘结,可重用石膏,加用黄连、栀子。

(2)若出现口渴、舌苔少津的症状,可加用乌梅。

(3)若火旺伤阴,出现舌红而干、脉细数,方用竹叶石膏汤。

2、气阴亏虚

(1)若兼肺中燥热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知母、黄芩。

(2)若口渴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天花粉、生地黄、乌梅。

(3)若出现气短、汗多的患者,可合生脉散。

(4)若出现饮食减少、腹胀的患者,可加用砂仁、鸡内金。

药物治疗

1、胃热炽盛

(1)方药:玉女煎加减。

(2)常见中药:石膏、知母、熟地黄、麦冬、牛膝。

(3)中成药:参津止渴丸、生津消渴胶囊。

2、气阴亏虚

(1)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2)常见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葛根、藿香。

(3)中成药:山药参芪丸、枸杞消渴胶囊。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消渴病有一定的疗效,对并发症亦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选穴应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法。

(1)针刺

胃热炽盛选穴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大便秘结可加天枢、支沟。气阴亏虚选穴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2)耳针

耳针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脾、胃。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

2、饮食治疗

严格控制饮食和科学体育锻炼,对于本病的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达到平衡膳食。

(1)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

(2)主副合理,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3)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

(4)每天食盐限量在6g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

3、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时注意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