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脾约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脾约 > 治疗
脾约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以调理肠胃,润肠通便为主要治则。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清泻肠热、理气导滞、滋阴润肠、养血润肠、补益中气、温通散结等方法。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肠道热结

(1)若伴见阴虚表现,可加用生地、麦冬、玄参。

(2)若伴见血虚表现,可加用当归、熟地。

2、肠道气滞

(1)若出现口渴、舌红的患者,可加用黄芩、黄连。

(2)若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麦冬、玄参、火麻仁。

(3)若面色苍白、头晕的患者,可加用当归、生地、白芍、麦冬。

3、阴虚肠燥

(1)若腹胀作痛,可加用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

(2)若面色苍白、舌淡的患者,可加用当归、白芍。

4、血虚肠燥

(1)若口燥、咽干的患者,可加用麦冬、玄参、天花粉。

(2)若腹胀腹痛的患者,可加用木香、槟榔、沉香、大黄。

5、脾气亏虚

(1)若脾虚较重的患者,可加用当归、生地、党參、白术。

(2)若口燥、咽干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麦冬、玄参。

(3)若口渴、腹胀的患者,可加用黄芩、枳实。

6、脾胃阳虚

(1)若腹胀腹痛,可加用枳实、厚朴、木香、槟榔。

(2)若面色苍白、舌淡的患者,可加用当归、熟地、白芍、火麻仁。

药物治疗

1、肠道热结

(1)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常用中药:麻仁、杏仁、厚朴、芍药、枳实、大黄。

(3)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麻仁胶囊。

2、肠道气滞

(1)方药:六磨汤加减。

(2)常用中药:槟榔、沉香、木香、乌药、大黄、枳壳。

(3)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

3、阴虚肠燥

(1)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芒硝、生地、麦冬、玄参。

(3)中成药:便通胶囊。

4、血虚肠燥

(1)方药:润肠丸加减。

(2)常用中药:麻仁、桃仁、当归、生地、枳壳。

(3)中成药:五仁润肠丸。

5、脾气亏虚

(1)方药:黄芪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麻仁、陈皮、白蜜。

(3)中成药:便秘通。

6、脾胃阳虚

(1)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2)常用中药: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制半夏、硫黄、生姜汁。

(3)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便秘有一定的效果,且简单易行、副作用少,可根据病情与中药配合治疗。

(1)便秘实证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发热的患者加合谷、曲池;气滞的患者加阳陵泉、太冲;恶心胃胀而痛的患者加中脘、足三里。毫针刺,用泻法。

(2)便秘虚证

选穴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气血两虚加脾俞、胃俞;阴虚加太溪、复溜、二白。刺用平补平泻,或用灸法。

2、推拿治疗

(1)患者仰卧位

一指禅推中脘、大横、关元约3分钟;顺时针方向摩腹约1分钟;顺时针方向揉小腹约100次;按、揉中脘、大横、天枢、大巨、水道、足三里各5-10分钟,以酸胀或有传导感为度。

(2)患者俯卧

自上而下推腰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约10遍;一指禅推、拨肝俞、八髎,反复5次;点、按肝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膀胱俞、八髎、长强各1分钟;擦八髎、长强,以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