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湿热蕴脾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湿热蕴脾 > 诊断
湿热蕴脾的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胃脘痞闷、肢体困重,大便溏稀,小便色黄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寒湿困脾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以脾运失健和湿热内阻症状并见为诊断依据。热重于湿,则口干,便结,唇疮,小便赤涩,量少,苔燥,湿重于热,则肢体困顿、沉重,大便溏,苔腻。

2、辅助检查

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病原菌检查、血清学免疫检查、B超、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

两者均可因湿困脾胃,或饮食不加节制,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受阻而致。都可有胃脘闷胀,饮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便溏等症状。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然其病性截然不同,本证属湿热内犯,或湿邪伤人,郁久化热;寒湿困脾则湿从寒化,或素体脾胃虚寒,过食生冷水果蔬菜而致病。因此,本证之湿必兼热象,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脾胃湿热熏蒸,郁而面目肌肤发黄,舌质红而苔黄腻,脉濡数;寒湿困脾之湿必兼寒象,大便溏泄,泻下清水,因寒湿滞于经脉,阻塞气机,常因湿溢肌肤而浮肿,脾为寒湿所困,生化不足,气血不能外荣,则肌肤面目萎黄不泽,此属阴黄,须与脾胃湿热引起的阳黄加以鉴别。寒湿困脾证,可见口淡不渴,而脾胃湿热证则见身热口干,有助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