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应明辨虚实,分证论治,谨防疽毒内陷。积极治疗消渴等病,必要时配合西医西药治疗。阳证初期多由于感受风热湿热之毒,蕴积皮肉之内,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主。阴虚证初期,宜滋阴降火,和营解毒。气血两虚证宜扶正补虚,托毒外出。
对症治疗
1、火毒凝结
(1)若恶寒发热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
(2)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枳实。
(3)若小便色红的患者,可加用萆薢、车前子。
2、湿热壅滞
(1)若胸闷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藿香、佩兰、厚朴。
3、阴虚火炽
(1)初起可加用天花粉、金银花、连翘。
(2)中期加用皂角刺。
(3)溃后加用西洋参。
药物治疗
1、火毒凝结
(1)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2、湿热壅滞
(1)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3、阴虚火炽
(1)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2)常用中药: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生石膏。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4、气虚毒滞
(1)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西黄丸、八珍丸。
手术治疗
成脓后切开引流。切开时行“十”字或双十”字切口才能使引流通畅彻底。切开后应尽量彻底清除脓液和切除坏死组织,每日换药。如创面过大,待肉芽生长良好时及时植皮,可缩短疗程。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初起未溃
患部红肿,脓头尚未溃破,属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用金黄膏或千捶膏外敷;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外敷。
(2)酿脓期
以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用七三丹,外敷金黄膏。待脓腐大部脱落,疮面渐洁,改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若腐肉阻塞,脓液蓄积引流不畅时,可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进行引流,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皮肤,以减少愈合后瘢痕形成。
(3)收口期
疮面脓腐已净,新肉渐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
(4)后期
腐肉已脱,但脓水较多,可用垫棉法加压,一则可防止袋脓的发生;二则可使皮肉黏合,促进疮口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初起脓栓未松动时,不可强行剥出,以防止毒邪扩散;后期毒邪未尽应慎用垫棉法,勿使毒邪不得外泄反陷入里。
2、西医治疗
(1)服降血糖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时可用胰岛素制剂,以达到快速控制血糖的目的。
(2)可根据病情及脓液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