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有头疽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外科 > 有头疽 > 治疗
有头疽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应明辨虚实,分证论治,谨防疽毒内陷。积极治疗消渴等病,必要时配合西医西药治疗。阳证初期多由于感受风热湿热之毒,蕴积皮肉之内,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主。阴虚证初期,宜滋阴降火,和营解毒。气血两虚证宜扶正补虚,托毒外出。

对症治疗

1、火毒凝结

(1)若恶寒发热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

(2)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枳实。

(3)若小便色红的患者,可加用萆薢、车前子。

2、湿热壅滞

(1)若胸闷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藿香、佩兰、厚朴。

3、阴虚火炽

(1)初起可加用天花粉、金银花、连翘。

(2)中期加用皂角刺。

(3)溃后加用西洋参。

药物治疗

1、火毒凝结

(1)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2、湿热壅滞

(1)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3、阴虚火炽

(1)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2)常用中药: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生石膏。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4、气虚毒滞

(1)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西黄丸、八珍丸。

手术治疗

成脓后切开引流。切开时行“十”字或双十”字切口才能使引流通畅彻底。切开后应尽量彻底清除脓液和切除坏死组织,每日换药。如创面过大,待肉芽生长良好时及时植皮,可缩短疗程。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初起未溃

患部红肿,脓头尚未溃破,属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用金黄膏或千捶膏外敷;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外敷。

(2)酿脓期

以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用七三丹,外敷金黄膏。待脓腐大部脱落,疮面渐洁,改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若腐肉阻塞,脓液蓄积引流不畅时,可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进行引流,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皮肤,以减少愈合后瘢痕形成。

(3)收口期

疮面脓腐已净,新肉渐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

(4)后期

腐肉已脱,但脓水较多,可用垫棉法加压,一则可防止袋脓的发生;二则可使皮肉黏合,促进疮口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初起脓栓未松动时,不可强行剥出,以防止毒邪扩散;后期毒邪未尽应慎用垫棉法,勿使毒邪不得外泄反陷入里。

2、西医治疗

(1)服降血糖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时可用胰岛素制剂,以达到快速控制血糖的目的。

(2)可根据病情及脓液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