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樱桃状血管瘤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血管外科 > 樱桃状血管瘤 > 诊断
樱桃状血管瘤的诊断

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躯干、四肢近心端出现鲜红至紫红色丘疹,结合好发年龄、皮肤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可以确诊樱桃状血管瘤。并在诊断过程中排除B细胞淋巴瘤、匍行性血管瘤、血管角化瘤、小叶状毛细血管瘤和杆菌样血管瘤。

鉴别诊断

1、B细胞淋巴瘤

B淋巴细胞瘤累及皮肤,也可出现多发性红色或紫红色丘疹,但皮损好发于头颈或躯干。病理学检查可鉴别二者。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可见表皮未被累及,早期肿瘤细胞在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浸润,较晚期呈弥漫性浸润,并有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2、匍行性血管瘤

匍行性血管瘤皮损为群集性鲜红色至棕红色的小点,稍隆起与皮肤表面,后向四周蔓延,出现新的皮损,而较早的皮损则可逐渐消退,因而皮疹常呈环状、线状或边缘皮疹呈匍行状。皮损可见少量鳞屑及轻度苔藓化,伴有浅褐色色素沉着。皮损可发于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多见。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3、血管角化瘤

血管角化瘤分为五型,可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1)肢端血管角化瘤:好发于青春期,患者多有冻疮史,皮损为暗红色或紫红色的圆形丘疹,表面呈疣状。皮损常见于指(趾)背面和肘膝部,患者常有手足发冷发绀。

(2)阴囊血管角化瘤: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皮损早期为红色丘疹,伴有少量鳞屑,晚期为蓝色或黑色丘疹,覆盖有鳞屑。皮损好发于阴囊,也可见于阴茎、大阴唇、股内侧和下腹部。患者常无症状,多在搔抓出血后才发现。

(3)丘疹性血管角化瘤:好发于青年人。皮损早期为柔软的鲜红色丘疹,后期变为蓝黑色坚硬的角化过度性丘疹。皮损多为单发,多见于下肢。

(4)局限性血管角化瘤:常在出生或儿童早期发病。皮损呈深红色至蓝黑色,为分散或融合的疣状丘疹或结节,表面有鳞屑。皮损好发于小腿和躯干,呈线状单侧分布,常局限于一处。

(5)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好发于男性儿童。皮损为广泛对称性或成簇分布的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压之不褪色。皮损好发于躯干下部、四肢近端、阴囊等。患者常在50岁左右因心肌病和肾功能不全死亡。

4、小叶状毛细血管瘤

小叶状毛细血管瘤,又称化脓性肉芽肿。好发于婴幼儿,成年人尤其是孕妇也可发生。皮损为深红色外生性息肉状损害,呈孤立分布,生长迅速。基底部常可见衣领状鳞屑痂,表面可发生溃疡。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手指、面部及口腔多见。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5、杆菌样血管瘤

杆菌样血管瘤患者皮损为浅表血管增生性丘疹,紫罗兰色苔藓样斑块和深部的皮下结节。浅表皮疹初起为针尖大的红色或暗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呈光滑、领圈样脱屑的红斑样丘疹和结节,中央可见脐凹、结痂或溃疡。深部皮损为皮肤色的结节,触痛明显,可伴有糜烂、破溃、出血。免疫力正常患者皮损部位单一,而免疫力缺陷患者皮损可波及全身。通过临床表现可与樱桃状血管瘤进行鉴别。

疾病专区 更多»
梗死

目前,梗死的概念出现了一定变化,临床对梗死、梗塞的概念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划分。在传统的医学观念中,人体血管内部发生阻滞的症状被称之为梗塞,由于梗塞导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