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口腔黏膜病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症状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主要有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结节、疱、大疱、角化异常、糜烂、溃疡、萎缩、皲裂、脱屑、痂、假膜、坏死及坏疽等异常表现。

典型症状

1、斑斑是黏膜或皮肤上的局限性颜色异常。斑不高于黏膜或皮肤表面,也不使黏膜变厚。其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大小可由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颜色可以是红、棕或黑褐色等。如因固有层血管扩张、增生、充血等所形成的斑为红色到红棕色,称为红斑,用玻片压时可见红色消退。如由于出血引起的瘀斑,则压时颜色不消退。在多形性红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见红斑病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黏膜及皮肤上可见瘀斑。色素斑的颜色由棕色到黑色,是由于上皮基底层有黑色素细胞,亦可因陈旧性出血有含铁血黄素存在于固有层内而引起。色素斑可以是生理性的,亦可能是病理性的。

2、丘疹丘疹是一种小的实质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大小可由1mm至数毫米。表面形状可能是扁平、尖形或圆形。基底形状可能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可以是红、紫红、白或黄等。丘疹消退后不留痕迹。在光学显微镜下见丘疹的组织变化是上皮变厚、浆液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等。因有实质内容,故触之较硬。扁平苔藓的病损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丘疹排列成线状或斑块状。皮肤上的丘疹初呈紫色,久之呈褐色,有明显瘙痒或烧灼感。

3、结节结节病损是有组织增生,形成突起于黏膜表面的小结。一般慢性炎症以增殖性变化为主。结节就是肉芽肿本身在临床上的表现。又如纤维瘤时,结缔组织纤维的增生亦可形成结节,表现为高出黏膜或皮肤的实质性突起,触之较硬而坚实。如果肉芽组织的一部分坏死、液化则可形成脓肿。当肉芽肿的表面组织坏死脱落而没有正常的上皮覆盖时则形成溃疡。口腔结核、恶性肉芽肿的病损都表现有炎症性肉芽组织的增生,临床表现为结节。

4、疱疱是一种小的圆形突起,内有液体贮留。如贮有脓液为脓疱,贮有血液为血疱,贮有浆液为水疱。口腔黏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内容物为渗出的浆液。疱的数目及分布情况可以是单个存在,也可为多个分布成簇。疱膜可以很薄或较厚,这要根据疱所在的位置而定,分为三种情况。

(1)角化层下疱:是最浅的疱。疱在角化层下,使角化层与上皮剥离,如皮肤上的脓疱病有角化层下疱。口腔黏膜很少见这种疱。

(2)上皮内疱:这种疱因为疱在上皮层内,故疱壁很薄,极易破裂。临床上很难见到完整的上皮内疱,如天疱疮病损即为上皮内疱,且伴有棘细胞层松解。疱疹性口炎亦为上皮内疱,但没有棘细胞层松解。

(3)上皮下疱:这种疱在上皮基底层之下。基底细胞变性,使上皮全层与黏膜下组织剥离。疱壁为上皮全层,故较厚,与棘层内疱比较,不易破裂。如多形性红斑、类天疱疮、扁平苔藓等,均为上皮下疱。

5、大疱大疱的疱较大,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大疱可直接发生,或由数个邻近的小疱融合而成,如天疱疮、多形性红斑等疾病可出现大疱。天疱疮的疱四周无红晕,发生在看似“正常”的黏膜或皮肤上。如果摩擦天疱疮患者未发生疱疹的黏膜或皮肤也可形成疱,或使之与上皮剥离。此种现象即为尼氏征阳性,说明天疱疮患者黏膜和皮肤的易受损。

6、角化异常

(1)过度角化:过度角化可表现为两种情况即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由于上皮角化层异常增厚或角化层没有随着代谢过程脱落,即形成过度角化。组织病理变化是角层增厚、粒层明显、棘层亦可增厚。过角化的临床表现是黏膜发白、增厚,表面粗糙发涩感。例如,白斑、扁平苔藓等疾病的白色角化斑块或条纹,均为过度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2)不全角化:当黏膜上皮有炎症或棘层水肿时常出现不全角化。其组织变化是在角化层中有未完全消失的、固缩的上皮细胞核。临床表现为唇红部的脱屑或湿润的口腔黏膜的浅小凹陷。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病损的上皮表层可能出现不全角化。

(3)角化异常增殖或称角化不良:上皮细胞异常发育,在棘层及基底层中发生角化。一般是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这种情况易于癌变。临床上如白斑表面增生、不平整和有硬结时要怀疑是上皮异常增生。

7、糜烂糜烂是指黏膜上皮浅层破溃而不完整,但未波及上皮全层,所以病损浅,愈合后不留瘢痕。糜烂可继发于疱疹穿破溃以后,上皮剥脱后,或由创伤引起。如糜烂型扁平苔藓、慢性唇炎、多形红斑等均可出现糜烂。

8、溃疡溃疡是由于上皮坏死脱落而使组织形成缺损。溃疡底部是结缔组织,所以溃疡面一般都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的渗出。由于引起溃疡的原因不同,组织破坏的程度不同,所以溃疡的深浅和形状亦各异。如损害只波及上皮层则称为浅溃疡,愈合后不留瘢痕。如破坏达到黏膜下层则称为深溃疡,愈合后可留下瘢痕。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病损。常见的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细菌、病毒感染性口炎等均表现为浅溃疡。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及一些肉芽肿性溃疡则表现为深溃疡。

9、萎缩萎缩是上皮(也可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缩小和数目减少。临床可见组织变薄。如上皮变薄则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颜色明显透露致使黏膜发红,组织表面稍凹陷。舌乳头的萎缩可使舌面光滑发亮。

10、皲裂皲裂是黏膜或皮肤发生的线状裂口,系因组织失去弹性变脆所形成。当皲裂浅,只限于上皮层时易愈合,且不留瘢痕;如皲裂深达固有膜或黏膜下层时能引起出血和疼痛,愈合后有瘢痕形成。如慢性唇炎时唇红部有皲裂。维生素B12缺乏及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口角亦可出现皲裂。

11、脱屑脱屑是上皮表层脱落成鳞屑或大片状,往往是由炎症引起。表层多为不全角化。皮肤上的鳞屑能堆积在皮肤表面,但口腔内因有唾液的湿润故不能见到脱屑。口腔黏膜脱屑仅见于唇红部。

12、痂由于在黏膜或皮肤表面病损的渗出液变干而形成痂皮。口腔内因为唾液的湿润而不能形成痂,只有唇红部可以结痂。痂是由脓液、血液、浆液加上上皮残渣以及一些体外物质变干后所形成,颜色由黄至棕色或暗紫色,视其构成成分而定。唇红部的痂因暴露在空气中较干燥,常可形成裂口而出血,如口角炎、唇疱疹等。

13、假膜假膜是由于上皮缺损形成溃疡后,由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形成网架,加上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渗出物集结在一起而形成。假膜不是组织本身,所以能被擦掉或撕脱。细菌感染性口炎的溃疡面或多形性红斑的溃疡面均有较厚的假膜。

14、坏死及坏疽局部组织发生病理性破坏、死亡,称为坏死。坏死组织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坏疽形成腐肉而脱落,并遗留深的溃疡。临床表现为污秽的暗灰或灰黑色缺损,伴有恶臭。显微镜下表现为组织失去原来的结构,核固缩、破裂以至溶解成无结构物。坏死性龈口炎、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瘤等,均可形成坏死性溃疡。

并发症

菌血症:细菌导致的口腔黏膜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细菌入血播散全身,形成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