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膜瘤的诊断
神经鞘膜瘤是指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肿瘤,在病理上可分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两大类。其发病部位多位于周围神经,如神经或交感神经等。神经鞘膜瘤的诊断需要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综合诊断。对于神经鞘膜瘤的诊断简述如下:
1、临床表现的支持。对于神经鞘膜瘤患者来说,症状十分的复杂。不同神经上的神经鞘膜瘤,其临床表现不同。比如食管神经鞘膜瘤患者会出现胸痛,还会出现神经鞘膜瘤压迫食管儿产生的吞咽困难。腰椎的神经鞘膜瘤则可以出现下肢的疼痛,导致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发生瘫痪。
2、局部症状的支持。发生于体表较前部位的神经鞘膜瘤则会在体表发现肿块。通过对肿块的触诊,可初步判断肿瘤的大小,边界活动度,是否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等。敲击肿块则会出现神经束的传导。
3、多普勒彩色超声的支持。要诊断神经鞘膜瘤,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做多普勒超声,多普勒超声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是否清晰,肿块内是否有血流存在,可以进一步的明确肿块的性质,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4、CT核磁影像学的诊断支持。通过CT的扫描成像,可以发现病变部位呈低密度的斑片状影,还可以看到肿瘤是否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压迫以及压迫的情况,比如发生椎管内的神经鞘膜瘤时CT则可以发现是否阻塞了椎管。通过这些影像学诊断,可以进一步的指导治疗方案。而核磁扫描出现低信号的回声,通常CT与核磁常常相互参考。
5、病理学的支持。对于体表的肿瘤可以进行取活检以明确肿瘤的来源、性质,肿瘤细胞的分裂情况。
对于神经鞘膜瘤的诊断需要上述几条的综合分析,不能单凭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否则既不利于治疗,也可能会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