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月经规律正常排卵,一般是在两次月经中间,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排卵期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促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部分女性会表现为子宫内膜少量不规则脱落,表现为阴道少量出血或者褐色分泌物,也就是排卵期出血。一般持续2~3天,同时多不伴有下腹痛或者其他临床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出血超过一周,建议及时到医院做妇科彩超排查,同时服用止血药物对症治疗。
观看语音
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就是排卵期。由于排卵期间雌激素水平会发生短暂性下降,使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撑,而造成子宫内膜脱落现象,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症状,就称之为排卵期出血。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有两个,一个为生理原因,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分担心,只要注意作息饮食、好好调理即可。另一个为病理原因,可能会引发妇科疾病,需要及早就诊治疗。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
1、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排卵期出血,由于女性体内性激素分泌失调,导致排卵时激素发生较大的波动从而发生出血,血液将从阴道慢慢排出,一时无法自行停止,因此排卵期白带有血丝症状一般都会持续2天左右。
2、病理性因素,女性患有妇科炎症,如卵巢或子宫内膜方面的慢性炎症等,也会导致排卵期间子宫内膜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
预防排卵期出血的措施
1、排卵期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波动、精神刺激大及过度劳累。注意保暖,以防寒冷刺激子宫内膜。
2、找出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排卵期注意保持阴道的卫生清洁,出血期禁止进行性生活,以免感染。
3、排卵期建议穿舒适且通风透气的内裤,内裤要勤换洗,换洗的内裤需放在阳光下进行晒干杀菌。
4、排卵期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多喝热水,保持大便的通畅。血热者建议经期前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刺激燥湿生热的食物,以免造成经血量过多。
观看文章排卵期出血是每位女性都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是,排卵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波动,有些情况会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和降低,就会引起子宫内膜部分的剥脱,而表现为出血。一般排卵期出血量会比较少,时间相对会比较短,如果只是偶尔1~2次,不必过于的紧张。如果每个月经周期基本都出现排卵期出血,则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的病变。此外,还可以进行药物的调整,可以在排卵期相应的补充雌激素,或者是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月经周期的调理。当然,在排卵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正确对待排卵期出血这件事。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