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患儿近期喂养情况、症状表现、母亲的过敏史和不良生活习惯,再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排除感染、胃肠道病变等原因后,通常可明确母乳性腹泻的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婴儿过敏性直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婴儿过敏性直肠炎
是一种摄入外源蛋白所引起的暂时性、预后良好的疾病,发病平均年龄在2个月左右,多为纯母乳或合并混合喂养的婴儿。表现为大便表面带有血丝,轻度腹泻(粪便含黏液/水样)或软便。症状常无诱因突然出现,无全身其他器官系统受累。大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偶见白细胞。
2、轮状病毒性肠炎
好发于6月~2岁婴幼儿,且多见于人工喂养婴儿。常在秋冬季发病,病程短,约7~10天内可自然缓解。腹泻症状多在发热、呕吐后出现,表现为水样便或黄绿色稀便。严重时也可发生脱水。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
母乳性腹泻和乳糖不耐受的区别是:母乳性腹泻的患者大便次数多而且稀,有的还起泡沫。患者在喂奶后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乳糖酶缺乏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腹泻或者脱水性酸中毒的症状。母乳性腹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个别干预,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则需要更换儿童奶粉,缓解腹泻的情况。
观看问答母乳性腹泻确诊的方法主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来进行明确,通常大便次数比较多,一般每天大便4~7次左右,而且大便的水分比较多,一般呈泡沫稀水样,还带有特殊的酸臭气味儿。通常还有泡沫和奶瓣的情况。如果停止母乳后,这种腹泻的症状就会逐渐的恢复。要改变母亲母乳的质量,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母亲母乳之间一定要注意,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和太油腻性的食物,才会减少这种母乳性腹泻的发生。
观看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