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也容易被细菌污染,另外,夏季进食生冷、寒凉食物较多,也会使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感染性腹泻。尤其年老体弱人群,婴幼儿发病较多。主要临床症状会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水样大便、一天多次大便,并且伴有发烧、口干口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大便内有大量白细胞。感染性腹泻需要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治疗。腹泻严重者,需要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观看语音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感染:第一,病毒;第二,细菌;第三,其他常见的感染性。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还有其他病毒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或是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都是自愈性,就是要保证小朋友有自身的抵抗力,去对抗它的过程。常见的腹泻都会有一到两周的过程,主要是腹泻次数非常多,10~20次蛋花样、半脱水的表现;包括眼眶腔隙会凹陷,小便会比较少,眼泪会比较少。出现相关问题要积极进行补液,维护肠道的平衡,同时保护肠道的黏膜。第二,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大肠杆菌或者痢疾杆菌等等。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会伴有黏液、脓血,甚至出现里急后重,感觉总是拉不尽,上完又要马上再上的感觉;出现这些相关的问题可能是细菌性感染,除了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保护肠道黏膜补液的情况下,还要针对细菌感染进行控制。通常可以选择抗生素,或者根据大便培养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且治疗的周期一定要够长。第三,有其他感染性的腹泻,我们查到相关的原因,包括真菌和其他相应的病原体。千万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出现细菌性感染或是病毒性感染等相关的腹泻,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小朋友要做好手的卫生,并且要把相应的大便进行消毒处理后,才可以扔到相应的垃圾桶,这样避免再次传染。
观看视频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一般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由多种原因引起,导致新生儿大便次数及性状发生改变。属于新生儿常见病症,发病率较高,尤其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较为多见。新生儿的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消化功能比较弱,很容易感染腹泻。比如喂养不当、受凉等。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及治疗
1、新生儿感染性腹泻一般以稀便为主,颜色呈绿色。有时会有蛋花样稀便,或便中夹杂有奶块。
2、发现新生儿出现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化验大便和血常规,最好化验一下电解质,如果电解质紊乱,可能需要输液治疗。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原因
1、可能是喂养宝宝的奶具、食物不干净,会使细菌滋生,并进入宝宝体内。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容易导致腹泻。
2、如果长期给宝宝服用抗生素,全使肠道菌群发生失调现象,并引起腹泻。
3、若是新生儿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咽炎等,会受到发热和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从而引发腹泻。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