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因素:
1、常见病因: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2、其他病因:胃息肉、胃间质瘤、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吻合口溃疡、促胃液素瘤等。
3、药物因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不规律饮食;存在胃炎的情况下,进食了粗糙、过硬的食物。
发病机制:
不同原因所致的胃出血机制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胃溃疡侵蚀胃部周围或深处的血管,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
2、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见于有严重肝硬化的者,硬化的肝组织可压迫肝静脉系统,导致其流出道受阻,引起门静脉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肝硬化时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导致内脏血管充血,门静脉血流是增加,静脉压力持续升高,形成门静脉高压症。为了降低门静脉压力,食管与底下段的小血管开放,血流逆行,食管与胃黏膜下静脉出现扩张、迂曲,当曲张静脉壁张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可发生破裂导致出血。
3、胃癌的癌变部位缺血坏死
急性胃出血大部分是胃溃疡或者胃食管扩张和幽门螺旋感染导致的。也有的是在大量喝酒以后,酒精刺激胃黏膜导致急性胃出血的症状。胃溃疡的患者由于胃酸经常刺激溃疡面会引发出血。一些肝硬化的患者由于门脉静脉高压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吃比较硬的食物时很容易导致曲张的血管破裂引发出血。长期服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急性的胃出血。
观看语音
胃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胃部疾病,大多是由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心理压力过大的人群易发此病。除此外,肝硬化也会导致胃出血。胃出血的死亡率极高,一定要引起重视。关于胃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物理因素:胃是由一些平滑肌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构成的,在进食了一些比较硬的粒块状食物时,由于食物由比较尖锐的棱角,在胃蠕动时就容易造成胃壁细胞损伤,进而导致胃壁出血。
2、化学因素:胃粘膜对于胃壁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是这种保护作用是有限度的,如果不小心误食了一些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强酸或者强碱,则就会使胃粘膜丧失保护作用,导致胃壁细胞组织被腐蚀而受到损伤。
3、生物因素:由于食物是从外环境进入到胃肠内的,饮食很容易受到一些微生物的侵染,微生物在进入胃肠道后就会繁衍增殖,如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就喜欢寄居在胃肠道这样的环境中,随着病菌数量的增多,就会侵蚀胃粘膜、胃壁,造成胃部出现感染,引发胃部出现出血、糜烂等病理性改变。
4、胃及周边器官出现病变:胃与周边的十二指肠、肝脏、食道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些组织出现病变时,就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淋巴液的性状,血液淋巴液就会影响到胃的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在肝脏存在病变时,就会导致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因子减少就会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减弱,就会增加机体出血的几率。
要预防胃出血,就要积极改变饮食规律,进食要充分咀嚼,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出现异常表现,要及早就医。特别是一些患有胃病的中老年人,应积极治疗疾病,而且要定期到医院检查。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