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暂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内脏感觉异常、心理因素以及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等。
1、饮食与环境因素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饮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喜欢喝含气饮料、咖啡,喜欢吃含酸性成分较多的水果(如柠檬)、油炸类食物,家庭居住拥挤,居住条件恶劣,社会经济状况差。
2、胃酸分泌胃酸增加容易导致胃溃疡,进而引起消化不良。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容易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胃窦炎,从而引发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4、胃肠运动功能紊乱饮食结构单一,喜欢吃高油脂、高糖食物,不喜欢吃水果、蔬菜;进食不规律,不按照每日三餐时间吃饭,喜欢吃夜宵;进食习惯不好,喜欢边玩边吃。这些不良饮食习惯都容易引起胃肠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
5、内脏感觉异常许多患者的胃肠道对生理或轻微有害刺激的感受异常或过于敏感,更容易产生饱胀不适感。因此,内脏感觉的异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6、心理社会因素本病的发生与焦虑、抑郁、忧伤、愤怒等情绪有明显关系。
7、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炎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影响胃的运动功能,容易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8、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研究发现,约有2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反流性疾病有关。最近Sandlu等报告,20例小儿厌食中,12例(60%)有胃食管反流。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某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
(2)吞气症许多患者常下意识地吞入过量的空气,导致腹胀、饱胀和嗳气,这种情况也常继发于应激或焦虑。
(3)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其他胃肠道紊乱之间常常有许多重叠。约有1/3的IBS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有IBS症状的比例也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