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重点是针对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对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患儿,依据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进行整体治疗,选择个体化方案,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抗酸药和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并可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研究提示Hp根除治疗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是有益的,所以有Hp感染者,需进行Hp的根除治疗。
1、促动力药
(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因而无椎体外系不良反应,主要作用是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可明显改善患儿餐后腹胀、早饱等症状。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可导致血泌乳素升高,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或泌乳现象。
(2)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如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患者腹胀、早饱等症状,增强胃肠道蠕动作用以促进胃肠排空。
2、抗酸及抑酸药可明显缓解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适用于餐前有症状而餐后加重的患儿。目前常用的抗酸药有铝碳酸镁、复方氢氧化铝、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等;常用的抑酸药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根除Hp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质子泵抑制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对于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在治疗幽门螺杆菌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4、抗焦虑、抗抑郁药对于促动力药和抑酸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儿,可以在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的情况下,适当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来改善症状。
其他治疗
1、改善患儿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去除与症状相关的可能发病因素,有助于缓解症状。
2、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一定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或心理干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症状可改善。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口服复方消化酶、双歧杆菌等药物进行调理。宝宝在幼儿时期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考虑和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等情况有关。排除器质性的疾病以后,需要结合医生的意见,通过口服帮助消化的药物,常见的有复方消化酶等。药物服用后能缓解宝宝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排气过多、脂肪便等表现。部分患儿是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还需配合口服双歧杆菌进行调理。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