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儿突发高热,继而骤降,全身皮肤出现玫瑰色斑疹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风痧、麻疹、烂喉丹痧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冬春季节多见。
2、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持续3天~5天热退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疹周边有红晕,压之退色;最初出现于颈部或躯干部,很快波及全身,腰部、臀部较多,其次为头额、上臂、股,但是面部较少,膝、肘以下更少;皮疹2天~3天即可消失,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体征
颈周围淋巴结多肿大,尤以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无压痛,持续数周逐渐消退。
4、检查
血常规、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测定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风痧
二者皮损相似,但风痧为淡红色细小斑丘疹,而奶麻为玫瑰色丘疹;从发热程度看,风痧一般是低热,常在38℃左右,很少有高热;而奶麻则常为高热,多持续在39℃-41℃。
2、麻疹
在麻疹发疹期间热势往往更高,而奶麻则为热退疹岀。此外,麻疹有麻疹黏膜斑,而奶麻则没有奶麻一般情况良好,伴随症状轻。而麻疹伴发症状重,甚至发生麻毒闭肺、麻毒攻喉等逆证。
3、烂喉丹痧
全身症状较重,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肿大,杨梅舌,皮肤皱褶处有线状疹,皮疹为皮肤弥漫性充血,有潮红色渗点,压之退色,疹退后大片脱皮,皮疹发于颈部、躯干、四肢,1天出齐,面部无疹或少疹,可见环口苍白圈。
1、邪郁肌表
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多为39℃~40℃,但精神如常,或略烦躁,食欲略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舌红,苔薄黄,指纹浮紫。
2、毒透肌肤
主要表现为身热已退,或将退之时,周身出现红色小丘疹,从躯干延及全身,压之退色,1天~2天皮疹消退或有口干、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