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首先应去除可疑病因,如控制感染,远离可疑致敏源、药物等,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轻症患者内治应以祛邪为主,或分别采用祛寒、清热、凉血等方法,局部外治原则为消炎、收敛、止痒,防止继发感染;重症患者必要时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寒阻络
(1)若怕寒肢冷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伸筋草。
(2)若关节疼痛的患者,可加用羌活、独活、威灵仙。
(3)若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防己、车前子、泽泻。
(4)若斑色紫暗的患者,可加用丹参、泽兰。
2、风热蕴肤
(1)若红斑鲜红伴皮温升高的患者,可加用牡丹皮、紫草、茜草。
(2)若水肿、水疱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车前草、白茅根。
(3)若关节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秦艽、桑枝、鸡血藤。
(4)若咽干咽痛的患者,可加用板蓝根、玄参、山豆根。
3、湿热蕴结
(1)若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竹茹。
(2)若发热头沉重的患者,可加用藿香、佩兰。
(3)若瘙痒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白鲜皮、刺蒺藜。
4、火毒炽盛
(1)若高热、口干唇燥的患者,可加用玄参、天花粉。
(2)若高热不退的患者,可加用羚羊角粉冲服,或用紫雪散冲服。
(3)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
(4)若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竹茹。
药物治疗
1、风寒阻络
(1)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桂枝、干姜、木通、细辛、鸡血藤、赤芍、川芎、炙甘草。
(3)中成药:柴胡饮冲剂、荆防败毒冲剂。
2、风热蕴肤
(1)方药:消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苦参、黄苓、生地黄、生石膏、知母、当归、白鲜皮、甘草。
3、湿热蕴结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生地黄、金银花、黄连、栀子、赤茯苓、牛蒡子、车前草、生石膏、竹叶、知母、苍术。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胶囊。
4、火毒炽盛
(1)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生苡仁、柴胡、栀子、黄芩。
(3)中成药: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
手术治疗
不清楚是否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可用皮肤康洗液或三黄洗剂外涂患处。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得患者,用马齿苋、黄柏、生地榆水煎,冷湿敷患处。
(3)黏膜糜烂的患者,可用生肌散或锡类散吹敷患处。口腔黏膜糜烂,可用蒲黄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
2、针灸疗法
取足三里、血海为主穴。寒湿阻络加列缺、合谷等;湿热蕴结加大椎、曲池、阴陵泉等。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
3、西医治疗
轻症可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重症必须住院治疗,尽早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若合并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皮损部位也可采用CO2激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