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泄泻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泄泻 > 治疗
泄泻的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泄泻脾虚湿盛,脾失健运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以运脾化湿为原则。但不同的证型又有其相对应的治疗原则,寒湿犯表证应散寒解表祛湿;寒湿困脾证应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肠道湿热证应清利肠道湿热;湿热蕴脾证应清利脾胃湿热;食滞胃肠证应消食导滞;肝郁脾虚证应疏肝解郁,理气健脾;脾胃气虚证应补脾益胃,涩肠止泻;脾肾阳虚证应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药物治疗

1、方药治疗

(1)寒湿犯表证: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中药有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陈皮等。

(2)寒湿困脾证:胃苓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苍术、陈皮、厚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等。

(3)肠道湿热证:葛根芩连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葛根、黄芩、黄连等。

(4)湿热蕴脾证:黄芩滑石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黄芩、滑石、茯苓、猪苓、大腹皮、白蔻仁等。

(5)食滞胃肠证:保和丸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苍术、厚朴、陈皮、莪术、砂仁等。

(6)肝郁脾虚证:痛泻要方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白芍、 陈皮等。

(7)脾胃气虚证: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茯苓、白术、砂仁、白扁豆等。

(8)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等。

2、中成药

(1)寒湿犯表证:藿香正气胶囊。

(2)寒湿困脾证:参苓白术丸。

(3)肠道湿热证:甘露消毒丸。

(4)湿热蕴脾证:龙胆泻肝丸。

(5)食滞胃肠证:保和丸。

(6)肝郁脾虚证:逍遥丸。

(7)脾胃气虚证:补中益气丸。

(8)脾肾阳虚证:附子理中丸。

其他治疗

可用针灸的方法治疗。

1、寒湿犯表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尺泽、曲池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2、寒湿困脾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关元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3、肠道湿热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内庭、曲池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4、湿热蕴脾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5、食滞胃肠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中脘、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6、肝郁脾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7、脾胃气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足三里、中脘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8、脾肾阳虚证选取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阴陵泉、关元、命门等,伴随其他症状者,辨证取穴。

相关解析

泄泻是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可由饮食失调,脾胃虚弱,脾肾肾阳虚等引起。大便中有未消化的物质和水。腹泻发生后,可以吃肥儿粉,可以起到健脾,消食,消化不良等作用。对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主要与饮食不当有关。需要注意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建议饮食清淡,避免吸烟和酗酒,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多运动,避免熬夜,服用人参和健脾丸治疗,如果没有改善,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观看语音

你今天拉肚子次数较多,应该与你饮食不洁有一定的关系。但多见于急性肠炎,可能是最近一两天饮食不洁,导致胃肠道细菌感染所致,所以才会突然拉肚子。这种情况服用消肠炎的药物很快就会好转的。不过如果最近一直有拉肚子现象,才考虑脾虚腹泻症状,可以服用健脾和胃的中药调理。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