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通常没有症状或体征,多在常规体检或检查,如直肠指检查或直肠镜检查时发现。有症状的会表现为:
直肠无痛性出血,血一般附着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
较大的蒂状息肉可能会在排便时从肛门脱出;
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变多等,伴随有腹痛腹泻等肠道刺激症状;
排便时可能会排出大量黏液。
直肠息肉由于长期的少量出血,可造成贫血。
若是长期随粪便排出大量的液体及黏液,会造成人体体液及电解质的紊乱,严重时会出现脱水、低钠及低钾血症,亦或是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发展为循环衰竭。
直肠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直肠息肉出血症状主要就是血液量偏少,颜色会呈现出深红色或者是暗红色。有一部分患者,在成型的粪便表面还会有血丝,或者是暗红色的凝血块等症状。1、患者出现直肠息肉之后,症状较轻的时候只是会有较少的血液出现。2、症状较为严重的时候,患者局部就会有糜烂坏死,并且还会有暗红色的凝血块出现。3、直肠息肉导致便血时,患者最好是进行手术切除息肉,以防止息肉后期出现癌变。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避免加重症状。
观看语音会发生癌变的息肉,通常第一它的直径是会比较大的;第二个它的形态通常是有蒂或者是压蒂的改变;第三个它的黏膜的表面是比较粗糙,充血也是明显的,也比较容易出血。可能有些病人在临床上会出现少量便血,或大量便血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大便经过反复的机械性的损伤,所导致的便血。一旦发生癌变的现象,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果它的癌变仅局限于息肉顶部,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内镜下完整的切除,达到治愈的状态。如果癌变已经浸润到黏膜下层或更深沉。这可能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不是要进一步有外科治疗,或者是其它的相关治疗。
观看视频
直肠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病情隐匿、病程较长。直肠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有恶化、癌变的可能性,因此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直肠息肉越早得到治疗,患者遭受的痛苦越小,甚至无需手术就可将其摘除。关于直肠息肉的症状,详细说明如下:
1、异物增生。直肠息肉即为直肠内部生长的异常组织,临床多以豆粒大小的圆形肿物为主要表现。直肠息肉表面覆有黏膜,整体淡红有光泽。随病情逐渐加重,该息肉体积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便血。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出血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当息肉体积较小时,出血量比较小,次数比较少,血液大多随粪便一起排出血。当病情逐渐加重,息肉体积逐渐增大,出血量会大幅度增加,甚至会出现滴血症状。直肠息肉质地比较脆弱,防御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炎、溃疡,也有少量鲜血溢出。有少部分患者会以粘液便为主要表现,亦需提高警惕。
3、脱垂。当息肉体积增长至一定程度时,会对肠道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直肠逐渐向下脱垂。病情较轻的患者仅为黏膜松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外翻症状。
4、消化道不适。过多、过大的直肠息肉会影响消化道功能,促使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产生。
5、里急后重。里急后重是一个专业的医疗用语,特指下腹胀痛、便意紧急、大便欲下不下、排便有不尽感的情况,是直肠息肉的典型症状之一。
直肠息肉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和家族倾向性,因此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检查,可有效降低癌症风险。直肠息肉分为多种类型,癌变风险不一,必要时需要尽早手术切除。术后要注意日常保健,要做好护理措施,合理饮食调理。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