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产科 >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诊断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建议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血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等检查以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会排除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存在易致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础疾病,如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死胎稽留等。

2、临床表现

(1)多发性出血倾向,如皮肤多处瘀斑、阴道出血、手术切口部位渗血等。

(2)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湿冷等。

(3)脏器栓塞导致脏器衰竭,如少尿、无尿、血尿、昏迷、抽搐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迅速下降或进行性下降。

(2)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

(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以上。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大于正常范围。

(5)D-二聚体升高或呈阳性。

4、治疗

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有效果。

鉴别诊断

1、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与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相似,也可出现阴道出血、皮肤大片瘀斑等出血的症状,但原发性纤溶亢进症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由此可与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可出现皮肤大片瘀斑、血尿、少尿、无尿、晕厥、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此病出血时间正常,且无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典型实验室表现,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D-二聚体升高或呈阳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等,根据实验室检查可鉴别两者。

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类型

1、按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速度分型

(1)急性型:在数小时或1-2天内发病,临床表现明显,常以出血和休克为主,病情可迅速恶化。

(2)亚急性型:在数天内逐渐形成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原因有死胎稽留。

(3)慢性型:病程长,临床表现较轻,不明显,有时可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

2、按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代偿情况分型

(1)失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超过生成,患者常有明显的出血和休克。

(2)代偿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与代偿基本保持平衡,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出血或血栓形成。

(3)过度代偿

疾病专区 更多»
分娩

分娩是女性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医学上也特指胎儿脱离母体的整个过程。分娩一共可分为三个产程,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在整个过程中孕妇...

胎儿疾病

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胎儿疾病是指胎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疾病。这种概念在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单独列为一种医学用词的价值。胎儿是非常脆弱的,在这...

母婴传播疾病

在医学上并没有母婴传播疾病这种概念,因为这种疾病包含范围非常广,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因此,只能说某种疾病可能由母婴方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