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原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主要根据患者乏力、疲倦、出血等临床表现,结合患者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病理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2、诊断依据:
(1)均须满足:
1)持续4个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
2)排除其他可导致血细胞减少和发育异常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病。
(2)至少满足一条:
1)发育异常:骨髓涂片中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细胞的比例≥10%;
2)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占有核红细胞比例≥15%,或≥5%且同时伴有SF3B1突变;
3)原始细胞:骨髓涂片原始细胞达5%~19%(或外周血涂片2%~19%);
4)常规核型分析或FISH检出有MDS诊断意义的染色体异常。
(3)辅助标准(对于符合必要条件、未达主要标准、存在输血依赖的大细胞性贫血等常见MDS临床表现的患者,如符合≥2条辅助标准,一般诊断为疑似MDS):
1)骨髓活检切片的形态学或免疫组化结果支持MDS诊断;
2)骨髓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多个MDS相关的表型异常,并提示红系和(或)髓系存在单克隆细胞群;
3)基因测序检出MDS相关基因突变,提示存在髓系细胞的克隆群体。
3、鉴别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1、MDS按照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发育异常的特征可分为5个亚型:
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RAR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
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型,可分为:
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DS-SLD)、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MDS-未分类(MDS-U)。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血常规往往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也有的患者会出现一系血细胞或者是两细血细胞的减少,另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红细胞往往体积偏大,也就是指大细胞性的贫血。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来讲,是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免疫分型,荧光原位杂交等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的。明确诊断之后按照危险分层来治疗。
观看语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指的是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类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髓系细胞发育和分化的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点是造血功能低下、难治性血液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和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风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需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即为白血病转化、骨髓衰竭和所引起的并发症。就患者而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和预后有很大差异,治疗需要因人体的体质而异。
观看文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是一种恶性的肿瘤性的造血系统的疾病,治疗是比较复杂,要取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如果说的愈后是良好,病情演变比较慢中位的生存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五年六年,这样的话是可以有效的观察对症支持治疗,争取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状态,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治疗的一个方法。但是对于中度高危这样一组病人,就要采取类似急性白血病的这样一种治疗方法。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