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史为本病诊断的关键。病人来自流行区或有过牧区生活史,有与犬、羊、狐密切接触史,或捕杀过这些动物。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血象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为80%~95%,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头颅CT或MRI检查对脑棘球蚴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颅内肿瘤及脑部其他寄生虫病。
诊断依据
1、脑细粒棘球蚴病
(1)流行病学史在本病流行区与犬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体征有颅压增高症,常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可有癫痫发作。
(3)检查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见局限性慢波。B超检查发现囊性病变。CT或MRI检查可显示颅内较大的囊肿阴影,病变常见于顶叶,有定位诊断价值。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有助于囊型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
2、脑泡型棘球蚴病
(1)流行病学史在本病流行区与野犬、狐有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及体征癫痫发作,颅内占位病变与体征。
(3)检查头颅CT见颞叶或顶叶蜂窝状低密度影,有助于脑泡型棘球蚴病的诊断,棘球蚴皮试多为阳性。
鉴别诊断
1、脑囊尾蚴病二者在影像学表现上相近,但流行病史有差异,脑囊虫病主要是食用了被感染的生猪肉所致。可以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查进行鉴别。
2、脑转移瘤脑转移瘤的症状与影像学特点有时和泡型棘球蚴病很相似,但泡型棘球蚴病几乎均继发于肝包虫,棘球蚴病免疫学检查可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方法。
3、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多见于脑池或脑室邻近的部位,多无明显症状,头颅CT及MRI表现与囊性脑包虫病相似,但包虫免疫血清学实验呈阴性。
1、基于病因分类
(1)脑细粒棘球蚴病:又称脑囊型包虫病,是颅脑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疾病。
(2)脑多房棘球蚴病:又称脑泡型包虫病,是多房棘球绦虫的蚴虫泡球蚴寄生于人体颅脑引起的疾病。
2、基于感染途径分类
(1)原发性:多见于儿童,为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多为单发包虫囊肿。
(2)继发性:可由心脏内棘球蚴溃破,原头蚴经血行播散至脑内再次形成包囊所致。多见于成人,常为多发,可累及多个脏器。
3、基于病变部位分类
(1)颅骨:患处头皮有软组织肿块,局部有疼痛及压痛,虽有头痛,但无颅高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