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目前针对巴贝虫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抗病原虫治疗。此外,根据病情,特别是出现严重并发症时,还需要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1、有高热剧痛者予以解热、镇痛处理。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2、有明显溶血者,可予输血。
药物治疗
抗病原疗法:有症状的患者,但血涂片和PCR检测巴贝虫为阴性,则不宜给予抗病原治疗;只有在检测到巴贝虫的有症状患者中,才给予抗原虫治疗。
1、轻中症
可选用治疗。该方案在清除原虫血症方面与克林霉素+奎宁相仿,且耐受性更好。青蒿琥酯已有报道用于治疗巴贝虫病。
2、重症
田鼠巴贝虫病应给予克林霉素+奎宁联合治疗。对于该方案治疗失败者,可给予阿奇霉素+奎宁治疗。治疗期间,应每天监测血细胞比容和原虫血症,直至症状消失且原虫血症小于5%。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按照标准方案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巴贝虫感染仍可持续或复发,标准治疗1个月后的DNA阳性率达36%,多见于年龄偏大或基础免疫缺陷者。这部分人群的治疗通常需6周以上,应在血涂片阴性后2周方可停药。初始治疗后3个月,而血涂片或DNA检测仍阳性者应考虑再治疗。
其他治疗
红细胞置换可减少巴贝虫血症的发生,可降低严重感染者的死亡率。
1、适用范围
对非田鼠巴贝虫感染以及高密度原虫血症者(≥10%),特别是<2岁或≥70岁、免疫缺陷者、脾切除者或有感染导致的器官衰竭者,红细胞交换是抢救治疗的基本措施,已成功用于高水平原虫血症或已发生呼吸衰竭、有显著溶血、肾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的病例。
2、机制
(1)去除了感染的红细胞,减少原虫负荷和中断了红细胞感染的循环。
(2)去除了致炎细胞因子,特别是促成全身性炎性应答和激发组织损伤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
(3)血液交换可阻止寄生红细胞在易感组织聚集及防止局部缺血的形成。
3、方法
通过一定的医疗设备进行采血和回输,用功能正常的红细胞置换患者体内异常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