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来综合判断。
病史
存在食物致敏原且有食用史、有不洁食物食用史等。
临床症状
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可伴发热、乏力、头痛、意识模糊等。
体格检查
明确脱水程度。
1、无脱水:皮肤弹性正常、无眼球凹陷、意识正常、无口干;
2、轻度脱水:皮肤弹性欠缺、眼球凹陷、脉搏加快、情绪暴躁、自觉口干;
3、重度脱水:眼球凹陷、血压明显下降或出现休克、精神倦怠或嗜睡、少尿或无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升高或降低,提示病毒感染。
大便常规检查:依据大便性状明确病因。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可作为确诊证据。
1、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急性胃肠炎、非感染性急性胃肠炎;
2、感染性胃肠炎根据致病菌可分为: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胃肠炎、寄生虫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和蛋白检测诊断,也可以选择血清抗体检测,必要时需要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急性胃肠炎多数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腹痛和腹泻症状,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现象,少数人会出现低热或者是食欲减退。要做好饮食的清洁和卫生。
观看问答
急性胃肠炎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寄生虫感染、病毒和细菌等,多发于儿童群体,主要的症状表现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脱水和发热,以及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甚至是威胁到生命安全。对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对于婴幼儿来说,要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和少油腻的食物,尽可能多的增加热量摄入,禁食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急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断包括胃肠型感冒、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
急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断
1、其中包括炎症性的肠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有关,主要表现为慢性病程,在受到饮食和情绪的影响时,也可急性发作。
2、还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水样便或稀便及黏液便,与精神的紧张和情绪的变化有关。
3、包括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于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在发病的初期表现为腹泻腹胀和呕吐,严重时会引起脱水,一般使用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胃肠炎的预防
1、由于夏秋季节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建议期间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要注意个人的卫生,饭前和便后要洗手。
2、对于婴幼儿来说,要注意对乳品的保存,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要及时的进行高温消毒。
观看文章急性胃肠炎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对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进行鉴别,急性胃炎的患者通常主要表现为有异常的上腹疼痛主要考虑可能是吃了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导致出现的表现,通常没有明显的腹泻的症状。急性肠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有腹痛、腹泻,但是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的情况。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主要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同时发生,需要同时应用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有炎症感染还需要加用抗菌药物。
观看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