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肺痈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肺痈 > 治疗
肺痈的治疗

治疗原则

肺痈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具体处理可根据病程,分阶段施治。初期风热侵犯肺卫,宜清肺散邪;成痈期热壅血瘀,宜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血败肉腐,宜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宜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则应扶正祛邪。

对症治疗

1、初期

(1)发热明显、咳嗽痰黄、口渴的患者,可加用生石膏、炒黄芩。

(2)咳嗽痰多的患者,可加用杏仁、川贝母、前胡、桑白皮、枇杷叶。

(3)胸痛、呼吸不利的患者,可加用瓜蒌皮、广郁金。

(4)头痛的患者,可加用菊花、桑叶。

(5)燥热伤津的患者,可加用麦冬、天花粉。

2、成痈期

(1)热毒内盛的患者,可加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金荞麦、蒲公英等。

(2)痰热郁肺、咳痰黄稠的患者,可加用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

(3)胸闷喘满、咳唾浊痰量多的患者,可加用瓜蒌、桑白皮、葶苈子。

(4)伴有便秘的患者,可加用大黄、枳实。

(4)胸痛剧烈的患者,可加用枳壳、丹参、延胡索、郁金。

3、溃脓期

(1)脓出不畅、脓痰量少的患者,可加用皂角。

(2)气无力排脓、气喘乏力、无力咳痰的患者,可加用生黄芪。

(3)咯血的患者,可加用白茅根、藕节、丹参、侧柏叶等。

4、恢复期

(1)溃处不敛、咯吐血痰的患者,可加用阿胶、白蔹。

(2)脾虚饮食减少、大便溏稀的患者,可加用白术、山药、茯苓。

(3)如有低热,可适量加用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

(4)若邪恋正虚、咳痰腥臭脓痰、反复迁延久不愈合的患者,应当扶正祛邪、益气养阴,配合排脓解毒,可适量加用鱼腥草、败酱草、金荞麦等。

药物治疗

1、初期

(1)方药:银翘散加减。

(2)常用中药:银花、连翘、芦根、竹叶、桔梗、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

(3)中成药:羚翘解毒丸、羚羊清肺丸、清肺消炎丸。

2、成痈期

(1)方药: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2)常用中药: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黄芩、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芦根。

(3)中成药:穿心莲片、清开灵口服液、清开灵泡腾片。

3、溃脓期

(1)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桔梗、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银花、黄芩、芦根。

(3)中成药:西黄丸、金荞麦片、紫金锭。

4、恢复期

(1)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百合、玉竹、党参、太子参、黄芪、当归、贝母、冬瓜仁。

(3)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润肺膏、百合固金丸。

手术治疗

1、少数患者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

(1)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病变无明显吸收,脓腔不缩小,或脓腔直径≥5cm不易闭合者。

(2)反复感染、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者。

(3)伴有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经抽吸冲洗疗效不佳者。

(4)支气管阻塞限制了气道引流,疑为支气管肺癌需做外科手术者。

2、对病情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经胸壁插入导管到脓腔进行引流,并应坚持长期积极的内科治疗。术前应评价患者一般情况和肺功能。

其他治疗

针灸治疗:壮热不退者,可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太冲等穴,用泻法以透邪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