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伤口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症状
剖腹产伤口的科普视频 更多»
尹玉竹 主任医师

产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对优生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妊娠合并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流产、早产等高危妊娠的诊断与处理。

剖腹产伤口的科普语音 更多»
王敬华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

擅长:孕期保健、孕产妇保健、妊娠期并发症的诊治,高危产科的诊断处理。

00:00 / 00:00
剖腹产伤口贴
剖宫产手术之后的伤口贴只是比较柔软,比较吸湿,也是无菌的。 剖宫产手术之后一般的48小时之后,只要伤口是干燥的,没有红肿、没有溢液那就可以。 不用严密的封锁起来了,大多细菌是不会再进去的,是可以只是单纯的用衣服护着一点敷贴就可以了。 如果是还有分泌物的情况,伤口贴就要求必须严格无菌也可以封闭起来,预防细菌浸入伤口的。
00:00 00:00
剖腹产伤口多久愈合

一般剖宫产后切口七天内愈合,属于切口愈合,一个月后属于临床愈合。 剖腹产一周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注意切口局部卫生,定期换药,以防感染,以免影响切口愈合,一个月内避免劳累,避免重体力劳动,促进临床愈合。 此外,还需要保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多吃肉类、蔬菜、水果等多种营养,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态,情绪也是影响身体恢复的重要因素。

00:00 00:00

鹿志霞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剖腹产多久恢复伤口

剖腹产之后大概4~6周恢复伤口,但是体质差异会导致伤口恢复的速度不同。 刚做完手术之后一周内伤口会有明显的疼痛,并且阴道会有大量的恶露排出体外。应该适当多卧床休息,避免对伤口造成牵拉。 手术之后不要过早安排运动,要严格消毒伤口,伤口部位不要沾水,避免造成感染或者红肿。等生产后6周左右及时到医院做全面的产后复查,评估身体的恢复程度。

00:00 00:00

鹿志霞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剖腹产伤口怎么护理

剖腹产术后刀口处最好要勤换药,保持刀口的卫生、干燥,避免伤口感染而出现红肿的现象。 一般术后一个星期左右刀口就会愈合,因此,建议术后一周内不要弄湿伤口,因为刀口潮湿容易发炎,而一旦伤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现象,容易导致脓性分泌物,严重的刀口还会裂开,不利于愈合。 剖腹产术后要注意休息,不能做重体力活,可以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等,可以预防刀口崩裂。

剖腹产伤口的科普文章 更多»
剖腹产伤口撕裂症状

剖腹产是一种通过腹部手术来剖开子宫,然后将胎儿和胎盘取出的分娩方式。在剖腹产手术后,医生会缝合伤口,但有时候伤口会出现撕裂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剖腹产伤口撕裂的症状包括:1.疼痛:伤口撕裂会导致剧烈的疼痛,特别是当进行日常活动如咳嗽、笑、走路等时疼痛会加剧。2.出血:伤口撕裂可能导致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取决于撕裂的程度。3.发热:伤口感染会导致发热,这是身体抵抗感染的一种常见表现。4.肿胀:伤口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红肿的现象 详情»

江燕萍 主任医师 产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剖腹产伤口的科普问答 更多»
剖腹产伤口疼痛
专家回答:

剖腹产之后伤口疼痛的这个情况,这个只能是慢慢的修养,因为有些人的皮肤修复能力不是非常的好,而且在变天的时候还会有疼痛的现象,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抓挠,以免造成伤口有感染的情况,可以外用一些药物来进行相关的涂抹,注意饮食方面,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一定是不可以吃的。 详细»

剖腹产伤口破裂
专家回答:

剖腹产伤口破裂后,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的使用止痛以及消炎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感染的情况,也可以适当的使用抗感染类的药物,在促进伤口的愈合。 在剖腹产之后,产妇应该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腹部用力造成伤口破裂的情况。同时还应该保证伤口的清洁卫生。 详细»

剖腹产伤口多大?
专家回答:

这个一般在7到10cm附近的,所以应该积极加强营养等,在剖腹产后积极观察伤口修复的情况,需要多吃滋补的食物等会比较好的,建议应该少食多餐,多注意卫生等,注意局部的消毒看看,短时间内可能伴随红肿或者疼痛的情况,但是多吃清淡的食物调理会比较好。 详细»

剖腹产伤口多长?
专家回答:

一般的剖腹产伤口会5到6厘米,具体的恢复情况和个人的体质和皮肤状态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是疤痕性皮肤,可能会留的疤痕是比较大的,平时的时候要注意好皮肤的护理情况,剖腹产以后要注意好局部的清洁和卫生情况,经常性的用碘伏进行消毒。 详细»

剖腹产伤口的相关药品 更多»
4
4

功效主治:

消咳宁片
消咳宁片

功效主治:本品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消咳宁片
消咳宁片

功效主治:本品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乌拉地尔缓释片
乌拉地尔缓释片

功效主治:本品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

消咳宁片
消咳宁片

功效主治:本品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