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结果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
具备以下诊断标准≥3条者,可诊断为大动脉炎。
1、发病年龄小于40岁。
2、患肢间歇性运动障碍。
3、一侧或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无搏动。
4、双上肢收缩压之差大于10 mmHg。
5、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或腹主动脉区有血管杂音。
6、动脉造影异常,除外动脉硬化等其他原因。
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与巨细胞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白塞综合征、IgG4相关疾病、感染性主动脉炎、遗传缺陷导致的主动脉瘤、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进行鉴别。
血管炎和大动脉炎区别,在于大动脉炎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两者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首先,血管炎是全身慢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原因不明确,发病率比较低,属于比较难以治疗的疾病。通常是血管壁发生了坏死和炎症,会损伤到多个系统,致残率是比较高的。其次,大动脉炎好发一些青年女性,可能会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闭塞和狭窄,病情也比较严重。
观看语音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和髂动脉的多发性炎症性疾病。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肢体缺血表现,如肢体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原因不明的低热、腹痛改变,腹部光诊可见血管杂音。第三,顽固性高血压,普通药物无法控制血压。第四,脑动脉缺血,主要是精神障碍、昏迷、痴呆。眼底病变,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