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损伤心肌或影响心脏泵血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等。
1、心肌损害
(1)原发性心肌损害
①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慢性心肌缺血等。
②炎症和免疫性心肌损害,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③遗传性心肌病,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线粒体肌病等。
(2)继发性心肌损害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浸润性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结缔组织病、心脏毒性药物等并发的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
(1)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此外,伴有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生期心肌病、体循环动静脉瘘等,也会导致心脏的前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2)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可使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最终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3、心脏负荷不足
心脏压塞、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可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淤血,心室前负荷不足,从而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肌损伤引起的,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血、乏力的症状,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的方法进行诊断。一旦被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延缓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平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观看语音什么病会引起充血性的心力衰竭,我们已知的导致心衰的病种,主要有几个。一个是高血压病,这个是最多的,正如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的不好的时候,就可以使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长期以往的就会出现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心衰的出现。第二位是缺血性的心脏病,最主要的就是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出现的狭窄。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微循环,都有可能导致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最后导致心衰的发作,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瓣膜性的疾病,像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等等,这种瓣膜的功能下降或者瓣膜的异常。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像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的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心衰的发生。
观看视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可能是心肌部位发生病变,这个与原发性心肌损伤有关,比如之前有心肌缺血或者有免疫性反应,都有可能会突然发病。部分患者是属于继发性心肌损伤,与代谢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甲亢等。当心脏负荷过重不及时调理的情况下会压迫到心脏,此时也有可能会诱发该病。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