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肾性水肿的治疗首先需要控制患者的症状,限制钠盐摄入,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其原发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
1、利尿消肿适当应用利尿剂可以控制水肿,改善病人一般情况,胃肠道水肿消退后,食欲可增加。
(1)噻嗪类:一般病例可用双氢克尿塞,同时补充钾盐,但肾功能不良者,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满意。
(2)醛固酮拮抗剂:与其他利尿剂合用,对继发性醛固酮增高者均适用。
(3)髓袢利尿剂:常用速尿或利尿酸钠。作用强大而迅速,在肾功能减退时仍然有效。同时不受血酸碱度影响。
(4)渗透性利尿剂:可使用20%甘露醇或山梨醇静脉滴注,但在肾功能不全时应慎用。
(5)提高胶体渗透压:在单纯使用利尿剂无效的情况下,可在输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后再使用利尿剂但不宜过多、过频使用,以免加重肾损害。
2、减少蛋白尿持续性大量蛋白尿由于可以导致肾小球高滤过,是影响肾小球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降低蛋白尿有减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ACEI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氯沙坦钾片等)及钙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等降压药来非特异性降低尿蛋白。
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可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如单用激素无效可使用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等。
在患者出现肾性水肿的病情发生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利尿剂进行消除水肿治疗,同时需要根据肝功能的检查结果,进行保护肝功能,以及对症治疗,由于使用利尿剂时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病情发生,还需要定期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及时进行药物的调整,必要时需要住医院系统治疗。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