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前患者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只有发生出血或患者出现瘤体压迫神经的相关体征时才会怀疑动脉瘤的可能。根据CT或MRI检查显示的病变位置和特征性表现,或脑血管造影、CT脑血管造影、MRI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脑血管造影是本病的经典确诊方法。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先天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病史。
2、症状
持续的局限性头痛,神经功能异常如偏瘫、偏盲、感觉障碍,或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随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或昏迷。
3、体征
可见精神、意识、运动、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检查可见锥体束征阳性和脑膜刺激征阳性。
4、辅助检查
颅脑CT平扫可见类圆形高密度灶,增强检察均强化;或平扫见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灶,增强检察中心和瘤壁强化;或平扫呈等密度灶,可有弧形或斑点状钙化,增强检察可见瘤壁环形强化。MRI可见呈圆形流空信号灶的动脉瘤腔和呈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灶的瘤内血栓。脑血管造影、CT脑血管造影、MRI脑血管造影可见动脉瘤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发作性、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根据头痛的特点、家族史和脑部CT、MRI、CT脑血管造影、MRI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2、脑肿瘤
脑肿瘤的早期症状有时不典型,多发展缓慢,首发症状可有头痛、呕吐、肌力减退、癫痫等,发病较急者可见瘫痪、昏迷。约1.5%的脑肿瘤可以发生瘤卒中,形成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根据病史、脑脊液检出瘤、癌细胞及头颅CT可以鉴别。
3、高血压性脑出血
主要用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具体情况鉴别。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变性、坏死,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鉴别困难,但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1、基于颅内动脉瘤大小分类
(1)小型:直径≤1.5cm。
(2)大型:直径在1.5~2.4cm之间。
(3)巨型:直径≥2.5cm。
2、基于颅内动脉瘤部位分类
(1)颈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
(2)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干、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分叉、大脑后动脉。
3、基于颅内动脉瘤病理分类
可分为囊状动脉瘤、层间(夹层)动脉瘤和梭状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分型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具体如下:1、有些是按照解剖部位来分的,比如说大脑中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2、有一些是按照动脉瘤的大小来进行分型的,一般来讲,小于五毫米的一般是小型动脉瘤。五毫米到15毫米,一般来讲是中型的动脉瘤。大于15毫米的,是一些大型的动脉瘤。3、另外动脉瘤也可以按照它的形态来进行分类,比如说一些梭形的动脉瘤,或者是球囊状态的动脉瘤。
观看语音
颅底动脉瘤是发生于颅体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它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其发病年龄段多在40~60岁之间。而要诊断颅底动脉瘤,则需要根据发病的原因,相应的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等综合诊断。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简述如下:
1、病史及诱因支持。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多大多具有动脉硬化,颅内感染或颅脑创伤等病史。随着生活当中的焦虑,紧张,激动劳累等诱因导致血流速度增加,冲击颅内动脉瘤,导致其破裂出血而出现临床症状。
2、出血引起的局部症状支持。如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积血刺激神经,则会表现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颅内出血导致颅内高压,则可以出现剧烈的头痛,干涩性的呕吐以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如果出血累积大脑半球功能区,则会出现相应功能区所支配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如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则直接压迫脑干而直接死亡。
3、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机体全身小动脉反应性收缩,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多为暂时性的。如果血液刺激体温中枢,或者血液吸收,则会出现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多在38度左右。临床上需要与感染所导致的体温升高进行鉴别。同时也会出现心脑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急性心梗等。
4、影像学的支持。颅底动脉瘤的诊断的金标准,是脑血管造影的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楚地明确诊断出动脉瘤在我们大脑所在的部位数量大小等,非常的直观。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制定手术治疗的方案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具有指导性意义。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时,首先要确定有没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然后再确定病因以及发病的部位,但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的金标准就是脑血管造影检查。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