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杆菌O157∶H7不同于其他血清型大肠埃希杆菌,其在30~42℃生长均好,最佳生长温度仍为37℃。它从口腔侵入人体,达肠腔后,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导致肠道(以盲肠与结肠为主)出现肉眼可见的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
基本病因
1、致病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是大肠埃希菌的一个亚型,能长期寄居在健康携带者和健康的牛、羊等动物的肠道内,因此无症状的带菌者和动物都可能是传染源。被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日常用品都能成为传播因子。
2、感染方式
EHEC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主要包括食物型、水型和接触型3种传播类型。其中食物型引发暴发的几率最高,其次为水型,接触型引发的疫情强度一般较低。
危险因素
1、日常生活中食物、水源被污染。
2、平时不注重卫生清洁,会增加病菌感染的风险。
3、免疫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者(如儿童)患病风险增高。
4、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生食。
是指细菌通过大肠上皮黏膜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出现感染,而且有肠道出血的状况治疗,主要以抗菌素治疗为主,或者选择针对肠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抗菌素,通常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效果会比较好,特效的抗生素可以选择包括西药灌肠和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积极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