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阴挺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外科 > 阴挺 > 治疗
阴挺的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脱垂的程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症状较轻者,首先考虑保守疗法,主要运用中医药内服或外洗,再配合针灸或放置子宫托等。气虚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肾气亏虚者治以补肾固脱,益气提升;湿热下注者主要是清利肝胆湿热。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是针对阴道前壁脱垂治疗方法,适用于轻症的子宫脱垂患者,也可作为重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医生会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5-10秒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此方法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张力。

药物治疗

1、中药内服

(1)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2)肾气亏虚:大补元煎加减,常用中药有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等。

(3)湿热下注:龙胆泻胆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黄、当归、泽泻、车前子、木通、甘草等。有观点认为龙胆泻肝汤合升陷汤更适用于湿热下注型阴挺。

2、中药外洗

阴挺配以固涩收敛、升提辛散的中药熏蒸,临床效果良好。《中华药典》收录的古籍中,阴挺外洗方使用中药的频率由大到小排序为白矾、蛇床子、五倍子、荆芥、乌梅、枳壳、熟石灰、芒硝、当归、白芷、诃子。以燥湿固脱提升为主。

手术治疗

可根据患者年龄、子宫脱垂程度、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状况,选择下列不同的手术方式。

1、曼氏手术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较年轻、宫颈较长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

2、阴式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Ⅱ、Ⅲ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脱垂,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

3、阴道纵隔形成术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且无需保留性交功能者。

4、子宫悬吊术可通过手术来缩短圆韧带,或利用一些生物材料制成各种吊带,达到悬吊子宫和阴道的目的。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等经络密切相关。常选取关元、中极、气海、子宫穴、提托穴、百会等穴位进行治疗。目前,较为常用的针灸治疗方式包括电针、艾灸、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等。

(1)电针:电针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再通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脉冲电流,通过电针灸对穴位的连续性刺激,能够增加穴位得气的频率,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疗效。

(2)艾灸:灸法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熏蒸腧穴及经脉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又有扶阳固脱的作用。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故适用于气虚下陷及肾气亏虚的阴挺者。常施灸于百会穴升阳固脱,与针刺配合使用效果佳。

(3)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又称为水针,将适量中西药物的注射液注入合适的穴位,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以更好地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对子宫脱垂有一定的疗效。

(4)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指将羊肠线埋入穴位之中,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以治疗疾病。常选取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子宫、关元、中闸、长强穴等。穴位埋入羊肠线,而后随证服用补中益气丸或龙胆泻肝丸。还可配合艾灸进行治疗。

2、放置子宫托

子宫脱是使子宫和阴道壁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有喇叭形、环形和球形3种形态,适用于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重度子宫脱垂伴盆底肌萎缩以及盆腔有炎症者不宜使用,经期和妊娠期需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