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黧黑斑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外科 > 黧黑斑 > 治疗
黧黑斑的治疗

治疗原则

黧黑斑的治疗原则是攻补兼施,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滋补肝肾,酌情加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等法。同时,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注意放松心情,劳逸结合,缓解压力,合理饮食,避免日晒。

对症治疗

1、肝郁气滞

(1)若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可加用牡丹皮、栀子。

(2)若有月经不调的患者,可加用女贞子、香附。

(3)若斑色深褐而面色灰暗、不光亮的患者,可加用桃仁、红花、益母草。

2、肝肾不足

(1)阴虚火旺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知母、黄柏。

(2)若出现失眠多梦的患者,可加用龙骨、牡蛎、珍珠母。

(3)褐斑日久色深的患者,可加用丹参、僵蚕。

3、脾虚湿蕴

伴月经量少而色淡的患者,可加用红花、益母草。

4、气滞血瘀

(1)若胸胁胀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

(2)若有痛经的患者,可加用香附、乌药、益母草。

(3)若病程长的患者,可加用僵蚕、白芷。

药物治疗

1、肝郁气滞

(1)方药:逍遥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丹参、川芎、甘草。

(3)中成药:舒肝颗粒、柴胡舒肝丸、逍遥丸、气血和胶囊、红花逍遥颗粒。

2、肝肾不足

(1)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牡丹皮、白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

3、脾虚湿蕴

(1)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

(3)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刺五加片、玉屏风颗粒。

4、气滞血瘀

(1)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3)中成药:大黄䗪虫丸、桂枝茯苓丸、化瘀祛斑胶囊、血府逐瘀颗粒、理气化瘀口服液。

其他治疗

1、中药外治

(1)玉容散

甘松、山柰、茅香、白僵蚕、白及、白蔹、白附子、天花粉、绿豆粉、防风、零陵香、藁本、皂角、白芷,共研细末,每日早晩蘸末擦面。

(2)丝白祛斑软膏

活血化瘀、祛风消斑。适用于气血瘀滞、肌肤失养所致的黄褐斑。涂于面部患处,1日2次,配合按摩3-5分钟。

2、针刺疗法

(1)体针

取肝俞、肾俞、风池为主穴,迎香、太阳、曲池、血海为辅穴。肝郁加内关、太冲;脾虚加足三里、气海;肾虚加三阴交、阴陵泉。以上穴除脾虚肾虚配穴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取内分泌、皮质下、热穴,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尖刺破至微出血,再以消毒棉球敷盖。

3、面膜疗法

清洁面部,外涂祛斑中药霜剂,局部穴位按摩后,用温水调祛斑中药粉涂于面部,或用中药粉加石膏粉,30分钟后去除。外用药物常选用活血化瘀和色白中药,如当归、丹参、川芎、益母草、红花和白芷、白及、茯苓、僵蚕、白附子、白术、蒺藜等。

4、按摩疗法

面部涂抹祛斑药物霜剂后,用双手沿面部经络循行路线按摩,并按压穴位,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

5、西医治疗

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