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虚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养阴益胃为主要原则。在病理转化的过程中,常因胃阴不足,胃热偏盛而灼伤肺肾之阴,尤其是肺阴,故在临证之时,往往不是单纯的滋养胃阴,而要配合滋补肺阴,如选用玉竹、沙参,天冬等药物。另外,酸性的药物配合甘味药而使用,更能促进阴津的早日恢复,所以常选用乌梅、五味子、白芍、木瓜等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口唇干燥,津亏较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石斛、天花粉。
2、若不思饮食,饮食减少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用麦芽、扁豆、山药。
3、若呃逆,干呕,恶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刀豆、柿蒂、竹茹。
4、若大便干结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杏仁、火麻仁、蜂蜜。
5、若兼有气滞的患者,可加用绿梅花、佛手花、玫瑰花等。
药物治疗
1、方药:益胃汤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白芍、乌梅、甘草、谷芽、鸡内金、玫瑰花。
3、中成药:摩罗丹浓缩丸、养胃舒胶囊、阴虚胃痛颗粒。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针刺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三阴交等,针用补法。
2、推拿
可选用有关的俞、募穴及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