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四肢、躯干肌肉深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如常、走窜不定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此外需要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加以鉴别。
诊断依据
1、多发于躯于或四肢。一处或相继数处肌肉深处出现脓肿。初起患处酸痛漫肿,皮色不变;成脓时患处肿痛显著,皮色转红,按之应指;溃后脓出稠厚,肿痛渐消,疮口愈合。发于骼窝者,患肢屈曲难伸。
2、发病前有疮疖等化脓性病灶,或跌仆损伤、感受暑湿等病史。
3、有恶寒发热、汗出而热不退。
4、以夏秋季节发病为多。
5、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鉴别诊断
1、环跳疽
疼痛在髋关节,可致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旋,髋关节既不能伸直也不能屈曲,甚则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必要时可作髋关节穿刺来鉴别。
2、髋关节流痰
起病缓慢,可有结核病史,患肢伸直后难以弯曲,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约在患病后6个月~12个月以上,大腿及臀部肌肉萎缩,站立时臀纹不对称。
1、余毒攻窜
主要表现为发病前有疔疮、痈、疖等病史,局部漫肿疼痛;伴有高热,口渴,甚至神昏谵语;舌苔黄,脉洪数。
2、暑湿交阻
主要表现为多发于夏秋之间,局部漫肿疼痛;初起伴恶寒发热,头胀,胸闷,恶心呕吐,周身骨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滑数。
3、瘀血凝滞
主要表现劳累损伤筋脉诱发的多发于四肢内侧,跌打损伤诱发的多发于伤处,局部漫肿疼痛,皮色微红,或呈青紫,溃后脓液中夹有瘀血块;妇女产后恶露停滞而导致的多发于小腹及大腿等处,发病较缓,初起一般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较轻、化脓时出现高热;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涩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