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的特点,如果患者有家族史可以帮助诊断。还需要结合影像学辅助检查如B超、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排除其它腹部肿块疾病;经皮组织穿刺活检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为治疗计划提供依据。其中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经皮穿刺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
1、纤维肉瘤
纤维肉瘤生长速度较快,肿块多呈分叶状,病灶内常有坏死区,周围浸润明显。腹壁硬纤维瘤呈梭形或类圆形膨胀性生长,很少出血、坏死。
2、腹壁血肿
若患者为育龄期女性且有手术室,发现近切口腹壁下出现肿块,需要与腹壁血肿进行鉴别。CT也可表现为腹壁下低于腹直肌密度梭形密度灶,但未腹直肌受压推移改变。而非腹直肌本身改变。重要鉴别点是增强扫描时血肿无强化。
3、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若为有剖腹产史的生育期女性,发现前腹壁下结节,需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结节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结节CT平扫可见原切口腹壁下结节,患者可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腹痛,经后疼痛缓解;腹壁硬纤维瘤为无痛性包块。
4、腹腔内肿瘤
腹腔内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可以在腹部触及包块,腹肌紧张实验(患者仰卧抬头使腹直肌紧张)是腹腔内肿瘤移动不再触及,而腹壁硬纤维瘤仍明显存在,但不能移动。
可依据生长部位,分为三类:
1、腹壁外型硬纤维瘤
2、腹壁型硬纤维瘤
常发生于妊娠患者,通常于产后消失。
3、腹内型硬纤维瘤
包括肠系膜型、后腹膜型及骨盆硬纤维瘤。其中肠系膜型硬纤维瘤更常发生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