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大肠血管瘤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胃肠外科 > 大肠血管瘤 > 诊断
大肠血管瘤的诊断

结肠镜检查加活检病理检查为大肠血管瘤诊断的主要方法。该病仅通过临床表现无法确诊,还需要进行血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功能检查、同位素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及气钡双重造影、腹部X线、腹部CT、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影像学辅助检查,进一步了解病变部位、大小等,为制订手术方式提供必要的信息。诊断该病需要排除肠道血管畸形、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小肠恶性淋巴瘤。

诊断依据

1、症状

反复出现的无痛的便血为最常见症状,常可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长期出血者可有贫血表现。血管瘤体较大者可致肠套叠、肠梗阻、肠扭转等,并出现腹痛、呕吐等相应症状。病变弥漫者可出现全身凝血机制障碍,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降低等。

2、体征

肛门部检查时肛周可见暗红色肿物隆起,腹压增高时更明显。排便时肿物可自肛门脱出,便后能还纳。直肠指诊可触及柔软、光滑、已被压扁而边界不清的肿块。反复出血者可见睑结膜、口唇、爪甲颜色苍白等贫血表现。下消化道大出血,可呈现失血性休克。

3、辅助检查

(1)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结肠镜检查加活检为大肠血管瘤即可诊断,但活检容易出现大出血,一般慎用。

(2)血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功能检查、同位素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及气钡双重造影、腹部CT、腹部X线、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肠道血管畸形

两者均会出现下消化道出血和贫血的表现,大肠血管瘤属于良性的血管团,常伴有肠梗阻、肠套叠等表现,但肠道血管畸形一般不伴有上述表现。内镜加活检以及选择性肠道血管造影可以鉴别。

2、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

两者均有腹痛、便血的临床表现。大肠血管瘤多发生在直肠,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血便,病程较长,但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病变部位多在空肠,病程较短,很少复发。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鉴别。

3、小肠恶性淋巴瘤

两者均会出现腹痛、黑便,易伴发肠套叠、肠梗阻等。大肠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一般不伴有发热、消瘦等症状,小肠恶性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常伴有消瘦、发热、乏力等表现。通过CT、超声以及组织活检可以鉴别。

大肠血管瘤的类型

1、毛细血管瘤

一般边界清楚,多无包膜,常呈孤立性斑块或隆起小结节。肿瘤组织有许多分化成熟、排列紧密的、腔小毛细血管组成,管壁薄,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内皮细胞发育较好,但间质中缺乏弹力纤维与平滑肌细胞。

2、海绵状血管瘤

该型血管瘤相对毛细血管瘤在临床上较多见,质软,压之瘤体褪色缩小。临床将其分为息肉型和弥漫扩张型,前者呈息肉样局部突起,直径不同,颜色紫暗,表面肠黏膜可见溃疡;后者常多发,呈弥漫性分布,大小形态不同,可累及相当长的肠管,往往累及肠壁各层,甚至穿透肠壁累及肠外周围器官、组织。

3、混合血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系列疾病统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种类。胃病给患者带来影响可轻可重,有部分患者仅会在饮食不当、身体素质较差、休息不良的时候表现出胃...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患者排便次数过多、粪便质量较差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排便超过三次,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即可视为腹泻。在人体体...

大便

大便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多种毒素物质。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大便质量应该在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