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胃息肉患者饮食应以温和、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多进食高维生素食物及高蛋白食物,避免腌制品及高盐食物等刺激食品。
3、40岁以上患者及高患胃癌风险的患者,应根除幽门螺杆菌,积极随访,规律复查胃镜,预防胃息肉进展为胃癌。
胃息肉切除后主要就是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不要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出现胃部的疼痛,或者是有反酸等,也可以适当的加用养胃的药物,配合抑制胃酸的药物等共同治疗,例如养胃舒颗粒配合兰索拉唑。平时要注意保证良好的情绪,避免胃炎的反复发作,这样就会避免息肉再发生。胃息肉通常会有反复发作,所以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的复查。
观看语音
胃息肉属于胃部黏膜表面凸起的的组织,属于黏膜增生,一般呈现乳头状态,是胃部良性肿瘤的一种。胃息肉可以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胃息肉在早期发现应该尽快治疗,否则容易发生恶变。
胃息肉切除后的注意事项:
1、胃息肉手术后应该禁食24小时左右才可以继续进食,食物应该选择偏凉的流食,饮食上需要由清流食到流食再到半流食的逐渐过渡,约一个星期左右可以恢复到正常饮食。
2、手术后患者在食用食物时应该慢慢吞咽,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尽量不要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以及腌制品,补充适量的铁与维生素,饮食应该规律,不要饮酒。
3、在手术后禁食时,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天可以少量的饮水,约2个小时一次,如果没有不适的反应,次日可以适量食用清流质饮食。
胃息肉的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能够促使胃黏膜产生水肿以及炎症,反复的刺激很容易导致上皮细胞反应性增生,出现增生性息肉的情况。
2、饮食:不健康、不规律的饮食对胃粘膜的长期刺激以后会引起胃黏膜受损出现炎症,炎症反复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应性增生,引起息肉。
3、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的胆汁也会改变胃内的酸性环境,从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让胃黏膜被反复刺激后形成息肉。
观看文章做完息肉以后还是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在最初的6-8个小时要禁食,24小时以后进食流质饮食;三天以后,情况比较好、没有出现并发症的就可以逐渐进食易消化的软食。另外,胃息肉治疗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临床的随访、观察,做完息肉以后还要做病因的治疗,要去除病因以后才会减少息肉复发的几率。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