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症状
1、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骨组织和髓外组织的症状
(1)骨骼损害:骨痛为的MM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部和下肢。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还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2)贫血:贫血是MM的另一常见表现。因发生较为缓慢,贫血症状多不明显,多数患者为轻、中度贫血。
(3)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肌肉无力、肢体麻木及痛觉迟钝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4)髓外浸润:以肝、脾、淋巴结和肾脏多见,因骨髓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淀粉样变性所致。肝脾大一般为轻度,淋巴结肿大者较为少见。其他组织,如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肺、皮肤、胸膜、心包、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受累,还能侵犯口腔及呼吸道等软组织。
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临床表现
(1)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甚至出现急、慢性肾衰竭。
(2)高钙血症:常有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表现。
(3)感染: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
(4)高黏滞综合征:血清中M蛋白增多,可使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常表现为头晕、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视力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部分患者的M蛋白成分为冷球蛋白,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雷诺现象,表现为四肢末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发绀和潮红等症状。
(5)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症状较多见。
(6)淀粉样变性:少数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常见舌体、腮腺肿大,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皮肤苔藓样变,外周神经病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心肌淀粉样变性严重时可猝死。
二、并发症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骨折、肾衰竭、髓外浆细胞瘤等。
三、体征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紫癜或苔藓样变,腮腺、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等。
1、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肿瘤,若不积极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2、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骨骼损害、贫血、神经系统损害、髓外浸润等,影响正常的生活。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就是血钙升高、肾功能不全以及贫血和骨骼疼痛;这类病人还会伴随肝脏和脾脏体积增大、淋巴结肿大以及体温上升。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由于长期接触辐射、病毒感染以及遗传因素导致的。如果不慎患有,需要积极去医院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同时伴有病理性骨折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观看语音
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细胞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此疾病不仅会对肝、肾功能产生损害,出现肾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而且还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严重患者可危及生命。多发性骨髓瘤不能完全治愈,但患者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可延长其生命。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表现
1、患者可出现出血、贫血等症状表现。皮肤黏膜出血为常见出血现象,严重患者可出现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
2、患者可出现腰骶疼痛、肋骨疼痛、胸骨疼痛、骨骼变形、病理性骨折等症状表现。
3、患者可出现肾脏病变、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症状表现。
4、患者可出现感染、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症状表现。
5、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减退、复视、失明、肢体瘫痪、嗜睡、昏迷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式
1、患者可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肾功能衰竭可进行血液透析、高尿酸血症可使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等。
2、患者可进行化疗。
3、患者可进行骨髓移植。
4、患者应多注意卧床休息,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5、患者应食用富含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及易消化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少食用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