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因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而心脏病的病因复杂,目前无法保证可以彻底预防,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而目前认为,后天性心脏病可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来降低其发病风险。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 150 min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合理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
8、孕妇在怀孕期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放射线,以减少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心律失常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频率、起源和传导速度等等产生异常。心律失常的原因一般是由患者自身的心脏病变诱发导致的,神经系统失常、内分泌失常或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之一。严重的心律失常对人体的影响危害性是比较大的,一般可危及心脑肾等各个部位,并且会带有各种危害性的并发症状。较轻微的心律失常无需治疗,但是严重的心律失常需要采取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治疗和保健护理都是同等重要的,以下是基本的护理知识。
1.作息规律,心律失常患者最重要的是保持作息的规律,经常熬夜或者不正常的作息颠倒情况都会加剧人体的内分泌失调状况,而内分泌失调是引起心律失常原因之一。因此保证良好的作息不仅对内分泌调节有效,而且能缓解心律失常的频率。是保证心律失常得到缓解和治愈的保证之一。况且只有保证作息规律,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才有利于护理心律失常。
2.适当运动,心律失常比较轻的患者,适当运动是必要的保障。只有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才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心律失常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一定的休息,保持安静健康情节的环境。
3.调节情绪。心脏问题是大多数患者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因此,情绪波动对于心脏刺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心律失常患者一定要护理好心脏,避免情绪上的剧烈波动,或者其他方面的惊吓和恐惧等,都会造成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加剧心律失常的症状。只有白痴良好的心态和平稳的情绪,才有利于心律失常的恢复。
4.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烟酒、咖啡、茶等刺激性饮品也是大多数患者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患者除了饮食上要保持高蛋白质高纤维的摄入之外,还要保持低盐低脂的食物摄入。戒除烟酒,平时尽量少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5.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到风寒的刺激。学会自我检测心律状况。
心律失常是大多数人会换上的一种疾病,有些很容易自行痊愈,但严重的就难以治愈。因此,一旦检查出心律失常,要积极治疗,做好保健护理措施。
观看文章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休克、晕厥和脑栓塞,预防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2、调节情绪,减少诱发心律失常药物、食物的摄入;3、必要时要抗凝治疗,如房颤的患者,要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4、保持电解质稳定,非肾衰患者注意适当补钾,维持心电稳定。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