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病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困难,多需要通过手术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才能确诊。
诊断依据
1、症状与体征
本病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停止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腹部膨隆和圆形或椭圆形、质软、边界清、可移动的腹部包块,并发肠梗阻时可见明显的肠型或蠕动波,早期肠鸣音亢进,可闻及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音,晚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本病并发肠梗阻时,由于脱水、血浓缩,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比容可增高。血生化检查可有K+、Na+、Cl-的变化和酸碱平衡紊乱。
(2)影像学检查
①彩超:本病可于中腹部脐周围腹腔内,探及一个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的异常圆形包块,包块内有粘连肠管及厚度不一的纤维膜形成的混杂回声。
②X线平片、小肠造影:腹部X线平片示小肠扩张积气,有液平面。
③小肠造影:可见腹部肿块内为折叠的小肠,肠襻排列成菜花状、手风琴状或拧麻花状,或于中腹部形成动度受限、蠕动较差、排列紊乱、加压后不易分离的肠袢。
④CT检查:CT检查示小肠肠管粘连成袢,肠管狭窄为增厚的腹膜所包裹,即“拱门”形或类圆形肠管周围等或稍低密度结构,形成小肠结肠袋征和肠管聚集征,肠系膜根部可呈团块状,同时可出现少量腹水、肠系膜血管扩张等间接征象。
⑤MRI:MRI表现为小肠扩张,小肠肠管外可见类似茧样的纤维包膜在T1W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影包绕小肠,小肠呈M形聚集排列,小肠间见水样信号影环绕,也可见黏膜水肿在T2WI上表现。
(3)病理组织学检查
大体可见包膜为蚕茧样,为一层灰白色、乳白色或淡黄色结缔组织,可包裹部分小肠或全部小肠,甚至可包裹整个腹腔的脏器。整个肿块能活动,不受壁腹膜的影响,肿块与腹膜壁层可有疏松的纤维样结缔组织粘连,易于分离。小肠长度、肠系膜往往较短,并可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和扩张等。镜下可示包膜可为正常腹膜样组织,或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
鉴别诊断
1、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可有结核病史,表现为腹膜与肠管及网膜间有不易分离的广泛致密粘连网膜增厚,收缩成团,悬在横结肠处,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阳性病理,可见典型的干酪样肉芽肿。
2、硬化性腹膜炎
患者常先有腹膜透析和腹膜腔注射药物的病史,其后有腹痛、腹胀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且逐渐加重直至不能进食,腹壁触诊呈僵硬表现,压痛不明显,肠鸣音无明显亢进,腹壁平片可见多个小液气平,少有扩张肠袢,CT检查示肠管间组织密度增加、增宽,但无增厚腹膜所包裹。
3、腹膜包裹症
表现为小肠包绕在一层相对正常的腹膜当中,与肠管无粘连,其来源是胚胎发育中残留的脐囊,属发育异常。
根据包膜层次及包裹内容分类:
1、分类
(1)单纯小肠包裹:此临床类型多见,又有部分小肠包裹和全部小肠包裹之分。
(2)多脏器包裹:除包裹小肠外还包裹有其他脏器,如胃、结肠、肝、脾、子宫及其附件和膀胱。
2、分型
(1)单层包裹型:由单层纤维组织膜将小肠或其他脏器包裹。此种类型常包裹小肠及其系膜,临床上可发现肿块,纤维膜厚3~7cm,也可薄如纸,透过膜壁能看到其内的脏器。此型包膜与腹膜壁层多无粘连,手术时进腹容易。肿块如有移动性,可对出入囊内的肠管产生压力,容易发生肠梗阻。
(2)多层包裹型:俗称“千层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