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瘘道?
-
瘘道指的是脓肿导致两个器官之间出现病理性排脓管道,一般有两个或多个开口,前者又被称作外瘘,常见的疾病有肠瘘、肛瘘等;后者被称作内瘘,常见的疾病有直肠膀胱瘘、胃结肠瘘等。造成瘘道出现的病因有先天因素、感染、手术、机械压迫、肿瘤等,患者会表现出局部红肿、疼痛,有时还会有尿液、肠液等分泌物流出。
瘘道和瘘管主要区别是位置不一样,瘘道指的是有内向外的一个出口,瘘管是连接体内和体外的一个通道。瘘道和瘘管都是在肛门部位,如果局部出现了病变,很可能会造成肛瘘,甚至还会诱发肠道疾病,会表现出局部明显的肿胀和疼痛现象,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改善。
观看问答
瘘道就是瘘管的意思。瘘管是指人体皮肤上有个孔洞,向身体内部延伸,与体内脏器的腔道相通。皮肤上的孔洞叫做外口,体内的孔洞叫做内口,多见于肛瘘,一端开口于齿状线,另一端开口于肛周皮肤。也见于切口部位瘘管,一端开口于皮肤切口附近,另一端开口于腹腔内。多由于感染引起。
一、瘘道的临床意义:
1、瘘道比较容易发生在肛门周围,也就是肛瘘。也可以发生在腹腔内,比如肠道肿瘤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导致肠与肠,或者肠与胃之间形成瘘管,也就是瘘道。
2、瘘管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候”。大部分瘘管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不断流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预期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瘢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瘘管。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合的可能,容易引起反复发作。
3、肛瘘是肛旁脓肿感染以后,表面破溃自愈以后形成,在肛门内部、肛管内或者直肠内有内口,通过肛门周围的瘘管,然后由外口通入到皮下,瘘管内部有粪水样的液体流出,伴有恶臭。
二、瘘道的治疗方法:
1、瘘道最常见的是慢性感染导致,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进行手术,将窦道切除,同时应该去除导致感染的原因。
2、如肛瘘需要进行切开以及引流,并且手术以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换药,增加饮食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需定期进行盐水或者温水坐浴,在每次排便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清洗。另外也有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肠道的炎症性疾病导致,需要系统的治疗原发疾病。
观看文章- 肛瘘手术后创口恢复了瘘道没好
-
肛瘘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肛瘘。手术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创口的愈合情况,并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如果手术后创口恢复了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