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鼓胀多属本虚标实,临床首先应辨明虚实标本的主次。初期一般以实证居多,治疗以祛邪为主,当根据气、血、水的偏盛,分别采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后期一般以虚证为主,当根据阴阳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后期伴有出血、昏迷、阳气虚脱等危重证候者,应以“急则治其标”,予以迅速止血、开窍醒神、回阳固脱等急救法,病情稳定后,再从根本治疗。急性期治疗
若病情进一步恶化,症见昏睡不醒、汗出肢冷、双手撮空(两手伸向空中,像要拿东西样)、不时抖动、脉微欲绝,此乃气阴耗竭,元气将绝的脱证,可依据病情急用生脉注射液静滴及参附牡蛎汤急煎,敛阴固脱。并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
一般治疗
1、症状较轻者可参加一般轻体力工作,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2、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则应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
1、传统方剂
(1)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常用中药有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
(2)水湿困脾:实脾饮加减。常用中药有白术、苍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陈皮、连皮、茯苓、泽泻。
(3)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常用中药有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苍术、厚朴、砂仁、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
(4)瘀结水留:调营饮加减。常用中药有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大腹皮、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
(5)阳虚水盛: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常用中药有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葫芦巴、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
(6)阴虚水停: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常用中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
2、中成药制剂
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护肝片、五皮丸等。因临床证型不同,所用药物也有所不同,故应在使用之前详细咨询医师。
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腹水,可考虑实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腹腔-颈静脉引流又称LeVeen引流法等手术,但应注意肺水肿、DIC、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具体是否适合该手术,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其他治疗
鼓胀后期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出血、神昏等变证,通常可应用方药来进行治疗。
1、黄疸
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的中药包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慈仁等。
2、出血
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的中药包括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等。
3、神昏
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常用的中药包括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牛黄、郁金、朱砂、麝香、雄黄、珍珠、黄芩等。
消除耳膜鼓胀的方法可以通过适当的打哈欠,服用药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耳膜鼓胀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例如乘坐飞机,火车引起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打哈欠,缓解鼓膜室内压力,就能够有效地消除耳膜鼓胀的问题。但如果是由于病理因素引起的耳膜鼓胀,例如感冒,呼吸道感染,鼻炎,进行扁桃体发炎等造成的,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对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就能够达到快速消除耳膜鼓胀的效果。
观看语音日常如果经常出现耳膜鼓胀,那患者可以尝试练习打哈欠的动作,打哈欠能够改善患者咽鼓管中的压力,还能够改善鼓膜向外鼓胀的现象。如果打哈欠没有效果,那患者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声导抗,患者鼓膜向内陷的情况,改善耳膜向外鼓胀的现象。最后如果耳朵有炎症,那需要及时消炎。
观看问答
耳膜鼓胀临床上称鼓膜内陷,多是由于感冒、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的,出现炎症时造成鼻咽部咽鼓管充血肿胀,空气不能通过咽鼓管到达鼓室,从而造成鼓室内负压,表现出耳闷、听力下降等。治疗上可给予1%滴鼻液滴鼻,可减轻咽鼓管黏膜的充血肿胀,有利于空气进入鼓室,从而可消除鼓膜鼓胀的感觉。同时需要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炎症控制后,可采用捏鼻鼓气的方法,让鼓膜活动,有利于消除内陷的发生。
怎么消除耳膜鼓胀
1、建议练习打哈欠的动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咽鼓管里面的压力,改善鼓膜向外鼓胀的情况。
2、但是如果不管用,最好是到医院去检查做声导抗,这样能够有效地使鼓膜向里面内陷,改善患者耳膜向外鼓胀的情况。
3、同时可以观察患者鼓膜,有没有明显的充血,如果有炎症形成,还可以滴用滴耳液进行治疗,积极的处理,耳部不适的情况应该会有明显改善。
耳膜鼓胀的原因
1、鼓膜出现鼓胀,大多是由于鼓室内积液过多而导致鼓膜膨出。
2、还有可能是大疱性鼓膜炎而引起鼓膜膨隆。
3、而极其罕见的原因,是由于鼓室下壁骨质缺损,或者颈静脉球体瘤破坏鼓室下壁,进入到鼓室,而导致鼓膜膨隆。
4、或因为鼓室内肿物而引起鼓膜膨隆,但都极其罕见。
5、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即将穿孔时的鼓膜膨隆,以及大疱性鼓膜炎,都会出现耳深部剧痛现象。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