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编码皮肤结构的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发现20个不同致病基因。
1、单纯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大部分单纯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KRT5和KRT14基因发生显性负性错义突变导致的,基因编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的角蛋白。基因突变影响位于角蛋白分子中心α螺旋结构棒状结构的开始(N-末端结构域)或末端(C-末端结构域)保守区,抑制角蛋白纤维尾对尾聚合并导致细胞骨架严重破坏,导致对摩擦应力的表皮脆性以及临床表型的发生。编码网蛋白的PLEC1基因突变可导致肌营养不良性和幽门闭锁性单纯型EB。桥粒斑蛋白基因发生功能丧失性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致死性皮肤棘层松解性EB的发生。
2、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交界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罕见变异型与编码半桥粒蛋白胶原XVII型(COL17A1)、整合素α-6和整合素β-4的基因(ITGB4和ITGA6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相关。
3、营养不良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营养不良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是由编码Ⅶ型胶原α-1链的COL7A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皮肤病,主要是分为交界型、单纯性和营养不良型,在确定具体的病情后,可以通过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引起并发症的,要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建议平时要少吃不健康的饮食,不能经常熬夜,也不要过度的操劳。
观看问答